初夏的朝霞才刚刚染上渐变的绯红,林泽伟就穿上运动鞋,身着运动衣,爽利地走出了门厅。屋里一幅幅书画温和静待,门口的紫藤花初绽,竹丛经过一夜甘露的滋润,青青翠翠。这是3年来,林泽伟一直的习惯,那就是晨走大运河,与这个已经融入她生命的长河共呼吸。
41岁的林泽伟并非文人贤士,居一方修篱隐居,而是一位地道的农村妇女,出生在运河区小朱庄村。大运河畔是她和伙伴们小时候经常捉虫嬉戏的好去处,她从小就喜欢听流水潺潺,观运河四季。
2014年通过朋友介绍,林泽伟认识了沧州书画收藏家胥善辉,在胥老师指导下学习收藏书画作品,从此与书画结缘。而后通过朋友介绍又结识了山东书法家孙铎先生。先生的书法作品厚重沉静,颇具禅意,这更加吸引了她对书画的痴迷。直到2016年,经孙铎先生慷慨资助作品,林泽伟从此开始加入了书画经纪人行列。
书画源于心,随着对书画的感悟越来越深,林泽伟觉得应该把家乡的文化传播出去,也让本土文化传承下去,于是就有了在家乡建乡村文化馆的想法。2018年,她在自己家的宅基地上建设了300多平方米的“大运河乡村文化服务中心”,得到了沧州诗书画印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目前她已收藏了沧州各位书画家作品数千幅,现在已和北京宋庄抖音书画基地签约,筹备成立北京宋庄抖音沧州书画直播基地,把沧州的文化传播出去。
与大运河的情意,如同母子。在文化中心有一幅15米长的运河文化图,这是73岁的朱湘林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所画。老人是姚庄子村人,从小就和父亲学画画,工作之余喜爱版画、年画、壁画,并做过多次展览。老人擅长古建筑设计、水泥雕塑,曾用碳素笔、钢笔画的形式,创作过《运河情 沧州魂》《沧州非遗文化》等关于大运河的作品。老人赋闲在家,当经过林泽伟的“大运河乡村文化服务中心”时,他惊讶,乡村竟有如此爱文化的人,带着好奇走进展厅时,看到满屋的墨香画卷,摆着笔墨纸砚的长案,他激动万分。经过和林泽伟的深谈,二人成了亦师亦友的忘年交。
为了濡染村民的文化素养,林泽伟在建设文化中心的时候就非常用心,尽量每一个细节都体现文化韵味。她自己设计文化墙,以运河为底图,亭台楼阁、山水画木、风土人情都有所体现。目前,文化中心每天都免费开放,她每天热情接待前来参观的家乡人,慢慢地发现大家对书画作品开始也有了兴趣,偶尔也会和她聊聊各位书画老师的故事和作品的特点等。
现在“大运河乡村文化服务中心”每年接待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达一万余人次。她不定期地组织活动,特别是节假日都要组织孩子们,让朱老师来给他们讲大运河文化、乡村文化、红色文化等,邀请孩子们从小就热爱文化,明了自己身边的瑰宝。
看着身边人的变化,也增强了林泽伟宣传乡村文化的信心,她会把“大运河乡村文化服务中心”办好,让更多村里人也成为文化人,让大运河文化源远流长。
除了做文化推广之外,林泽伟还不忘带动乡亲们致富,她联系相关部门为村中闲散劳动力培训月嫂、厨师等技术,免费为他们提供培训场所,还出资带着学员们一起到红色文化之地旅游,进一步提高和影响村民们的文化底蕴。
近几年,她还不断参加义工组织,捐款捐物。疫情期间,为村里捐口罩、消毒液、隔离服等防疫物资,为家乡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为弘扬家乡文化编织着一个自己的朴素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