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07日
第3R版:

父亲与孤寡老人

罗国华

“我把他们当成家人,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安享晚年。”我的父亲是离休干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跟我们讲他与孤寡老人的故事时,眼中闪烁着留恋的目光。

父亲离休前是河间光荣院的院长,这也成了他难忘的记忆。父亲常说,老人们大多缺牙,有的满口都没牙了,馒头嚼在嘴里成一个圆蛋蛋,不易下咽,他们更愿意吃些粗粮。怎么办?父亲就和厨师商量,一起搞伙食创新,粗粮细作。比如,蒸复合面的窝窝头,用红薯和面蒸花卷,这样的搭配让孤寡老人们吃得既可口又营养均衡,好嚼易消化。听着老人夸饭做得好,父亲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一些老人脾气有些古怪,一个宿舍两个人,有的经常发生口角。父亲就成了和事老,耐心劝说他们,还根据脾气秉性,调换宿舍,让合得来的住在一起。父亲对待孤寡老人非常有耐心,他适应了和各种脾气的老人相处,老人们都称赞我父亲是个大好人。

父亲带领身体健康的老人,利用院内空闲的地方,种些蔬菜。这样,老人们可以吃上时令新鲜的蔬菜。他还搭建猪圈养猪,既能改善伙食又节省开支,一举两得。父亲为了照顾好老人们,经常住在光荣院,和他们聊天,排遣老人的孤寂,搀扶着行走不便的老人晒太阳,陪他们看电视,打扑克、下象棋,并组织残疾军人,给大伙儿讲战争年代的故事,老人们都觉得生活得很充实、很幸福。

父亲任职期间,破例收留了四个孤儿。这是自建院以来,从来没有的事儿。四个孩子来光荣院时,最大的十几岁,最小的不到十岁。孩子们开始时都不习惯。父亲对他们关怀备至,和他们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就给他们安排学校入学,教他们做人的道理。父亲把关爱和精力倾注在他们身上,关心他们,比对我们兄弟姊妹还要好。我和哥哥妹妹与几个孤儿也成了最好的朋友,亲如兄弟。

他们都是我们家的常客,家里改善伙食,父亲都想着他们,关系处成了一家人。几个孩子对父亲特别依赖,把他视作家长。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生活上,有什么事情,他们都愿和父亲说,无话不谈。

若干年过后,孩子们一个个都长大了,父亲跑前忙后,给他们陆续安排去处。有的当了石油工人,有的参军入伍。临走前,大家都照了合影,孩子们对父亲依依不舍,父亲更是舍不得他们。孩子们长了翅膀,总得让他们去自由飞翔。分别后,父亲与他们经常鸿雁传书,每次探亲,我们家就成了他们必来的地方。

父亲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十分简朴,我记得有一次,家里做了大米饭。当时,这样的饭不常吃的,我狼吞虎咽地就把它吃完了。父亲收拾碗筷时,发现碗边上粘有几颗饭粒,他让我把它吃干净,然后给我讲起了大米饭的来历。从农民种稻子开始,一直讲到了盛碗里的全过程。从此,我懂得了农民种粮食是多么不易,从撒种子到餐桌上,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人付出辛勤劳动。从那时起,我就养成了珍惜每一粒粮食的习惯,我跟孩子们也讲过这个故事,从小培养他们吃完饭,碗里不能剩饭粒的习惯。

从我记事起,父亲没有给我们讲过什么做人的大道理,他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几十年来,我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传承着父亲的优秀品质,这样的家风家教一直影响着我们一代代人。

2022-05-07 罗国华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6325.html 1 父亲与孤寡老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