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2日
第05版:05

“文化八仙桌”系列访谈第一百六十一期

歌声飞越大运河

本报讯(记者祁凌霄)静水深流,音乐飞扬,熙熙攘攘。这种美好祥和的场景,几乎每天都能在市区大运河畔上演。流淌的运河赋予音乐自然的灵性,跃动的音符则给予人们心灵的熨帖。大运河畔自古笙歌不断,新奏新曲而今方兴未艾。本期“文化八仙桌”系列访谈,就以“歌声飞越大运河”为题,对大运河畔的古调新声做人文性观照。

本次访谈邀请的主讲嘉宾是李炳天、常连祥、赵春伟。其中,李炳天曾任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总队长,从戎时期即在文学领域深耕,有多部作品发表流传。退休后,李炳天以家乡沧州为创作素材,写出大量描写乡土乡情的作品。有关大运河的歌词创作如《一船明月过沧州》《运河谣》《运河吟》《小老鼠上灯台》《飞越南运河》等歌曲广为流传。常连祥是沧州著名音乐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对沧州音乐传统深有研究,乡土类原创音乐电视片《枣乡情》曾获全国第七届“金牛奖”。舞蹈音乐《武乡虎娃》曾参加中国国际儿童节演出,其它音乐作品获权威奖项多次。自2013年起,作为沿运河省市“运河情音乐笔会”主创者之一,他创作了大量运河题材的优秀作品,先后在《歌曲》《词刊》等国家级音乐刊物发表,在各地演唱。近年他还进行了沧州大运河两岸音乐的专题性研究。李炳天、常连祥二人合作,珠联璧合,创作了多首运河音乐作品。赵春伟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沧州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女高音。曾获第十七届群星奖入围奖、“我爱我歌”京津冀百姓歌手大赛青年组金奖,多次获得燕赵群星奖。演唱的《茉莉花》《枣乡人》等歌曲,深具沧州地域特色。

一地必有一地的风情,音乐是这种特色的表现之一。沧州大运河畔的民歌民乐有哪些地域色彩和特点?有哪些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如何体现区域特点?当代与大运河有关的音乐创作呈什么态势?有哪些组织或个人在进行有关创作?取得过哪些成绩?沧州文艺界根据地域特色创作了哪些代表性音乐?民俗风情、时代行进和词、曲如何融合的?未来朝哪些创作方向行进?这些问题都将在访谈中展开。

时 间:15日上午9时

电 话:18833783089

2022-05-12 “文化八仙桌”系列访谈第一百六十一期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6846.html 1 歌声飞越大运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