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6日
第06版:06

“古琴少年”刘昊源

七弦为益友 沉稳心泰然

本报记者 何荣芝 赵玉洁

静谧的夜晚,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向地面,悠扬低缓、沉静旷远的古琴声回荡在夜空。琴前坐的,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少年。随着手指在弦上熟练地拨动,琴声如清澈的溪水从他指尖流出……

他叫刘昊源,是沧州市第十七中学八年级7班的学生。这张古琴已与他相伴了整整6年。

从偶有不情愿到沉浸其间,再到将其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刘昊源而言,古琴不只是一种跨越千年、拥有丰富内涵的民族乐器,更成为了他倾诉心声、悦己修身的益友。

耳濡目染

小小子爱上古韵

提到与古琴结缘,刘昊源还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比他大4岁的姐姐。姐姐从9岁开始学习古筝,每次送姐姐去雅颂琴社上课,由于无人照看刘昊源,妈妈不得不带着他一起去。回到家中,姐姐每日都要练习弹奏,古曲声便时常萦绕在刘昊源耳畔。

本就性格内敛的他,在姐姐的熏陶下,也渐渐爱上了这悠扬的古韵。

有一次,他陪姐姐去上课,刚走到琴社门外,一段空灵高古的琴韵飘入了刘昊源的耳际。那种古朴旷远的声音,就像一束美妙的光,刹那间填满了他的心房。推开虚掩的房门,他才发现,那声音是古琴发出的,那一刻,学古琴的念头便在他心中悄然发芽。

由于弹奏古琴是以指甲背与指面弹拨琴弦,若手指力度不足,根本无法完成。因此,直到上小学二年级时,刘昊源才终于得偿所愿。

虽然对古琴充满了好奇,但是在入门阶段,识记减字谱、练习基本指法,对于不满10岁的刘昊源来说,难免枯燥乏味,而且力度掌握不好还会磨破关节和指肚,因此打退堂鼓、不情愿的情况在去上课前时有发生。每每这个时候,妈妈并不会焦急地催促或责备刘昊源,而是心平气和地告诉他,已经和老师约好了,就要信守承诺。既然下决心要学,那就不能轻易放弃。妈妈说完之后,就给他留下时间去考虑和做决定。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刘昊源最终选择了坚持。

潜移默化

磨炼心性得佳绩

前不久一次数学小测后,刘昊源得知自己考得不太理想。回到家里他放下书包,缓缓地坐在古琴前,双手轻抚琴弦。伴随着古曲声声,刘昊源的郁闷情绪渐渐消散,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一曲终了,他长舒一口气,坐回书桌旁,拿出试卷,平心静气地查找错误原因,制定下一步数学学习计划。

曾几何时,刘昊源也是个遇事容易急躁的孩子。他会因作业过多而抱怨,因表现不佳而焦虑。但6年的学琴经历,让他不仅学到了技艺,更磨炼了心性。

2019年,刘昊源与两位同伴一起赴北京参加“星光飞扬”全国青少年才艺新春晚会。上场前,老师临时调整位置,把刘昊源从后排变为前排领奏。虽然内心紧张得如小鹿乱撞,但是走上舞台的刘昊源面不改色,从容应对,圆满地完成了演出任务,赢得了古琴一等奖和“小小艺术家”称号。

自带“节奏”

踏实影响身边人

古琴带给刘昊源的这份沉稳平和的心性,令他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表现出了超乎同龄人的冷静。用班主任樊老师的话说,刘昊源做事有自己的节奏。

作为一名学生,他会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内容,即便是老师限时完成的学习任务,他也不浮躁、不急躁,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上初中以后,他的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他的做事风格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周围的同学。

作为班里的卫生委员,他又是班主任的好帮手。大扫除时他把全班同学分为两组,大到桌椅、门窗,小到楼梯扶手、教室各个角落的环境卫生,都分配到人,各负其责。经过两三次磨合调整,最终固定分工。在他的合理安排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班在卫生检查中多次获得满分。

2022-05-16 本报记者 何荣芝 赵玉洁 “古琴少年”刘昊源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7079.html 1 七弦为益友 沉稳心泰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