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7日
第06版:06

崔胜 当好百姓“主心骨”

本报记者 杨静然

主人公心语:“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有多大劲,我都使出来!”

在妻子的眼中,丈夫崔胜是个“自私”的人——父母住院、孩子学习、家里的大事小情,他都没帮上过什么忙。

但在乡亲们的心里,崔胜却是最无私的那一个。

47岁的崔胜是南皮县冯家口镇东林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也是一名退伍军人。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4年前,他放弃收入丰厚的工作,回到了家乡。凭着一股子拼劲儿,让穷村旧貌换新颜,带领村民走上了富裕路、幸福路。

“既然选择了我,我就不能辜负大伙儿的信任”

东林子村变了。一个曾经脏乱不堪、出行困难的穷村,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精神文明村、“美丽乡村”。

乡亲们说,东林子村能有今天,多亏了崔胜。

那是2018年,崔胜的事业正蒸蒸日上,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以及在部队积累的经验,实现了从一名普通工人到企业领导的蝶变,收入稳定又丰厚。可这时,村里的老党员找到了他。

当时,东林子村500多名村民就靠着1000多亩地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

“咱们村的情况你清楚,你年轻有干劲,又见多识广,肯定能把村建设好。”找上门来的老党员,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叔,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农村工作“干好了不容易,干不好落一身埋怨”。一听要回村里工作,从家人到朋友,没一个支持崔胜的。崔胜也犹豫,不是怕落埋怨,而是怕干不好,辜负了老党员和乡亲们的期望。经过一夜深思,崔胜决定试一试。

这一年,村委会选举,崔胜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伊始,为了自己的家庭收入,他没有马上辞职,本打算一边打理公司,一边当好村支书。可不曾想,527口人的村每天都有事忙,报表、开会、调解纠纷,加上其他村务一齐压向他。崔胜毅然做出选择——辞职,一心专注于村里的事。

尽管有思想准备,但进村入户后,崔胜还是心头一震:地贫、村贫、人贫,人均纯收入多年徘徊在2000元左右,村集体一穷二白,还有外债。

修路成为崔胜上任后的第一个考验。

村里没钱,他就每天往县里跑,协调关系,争取资金;没人,他就领着亲戚朋友扛着铁锹自己干,一干就到深夜。冬去春来,两条3米多宽、1000多米长的路修好了。路通了,出行方便了,新上任的崔胜也走进了村民的心里。

“崔书记说话、做事,俺们放心”

熟悉崔胜的人,都说他有一颗侠义之心,村里的大事小情,即使再难,他都要管一管。

村民赵万里(化名)和赵志忠(化名)是前后邻。20多年前,赵万里在家门口垒起了猪圈和厕所,挡住了赵志忠家的路。路人从赵万里家前面路过,只看见猪圈和厕所,想不到后面还有一户人家。由于厕所正在路口,赵志忠家出入不便,两家经常因此发生口角,派出所出警上门更成为常态。

崔胜上任没几天,赵志忠就找上门,让他想法解决这个难题。他一听,脑袋就懵了:这么多年的积怨,该想的办法大家也都想了,还能怎么办?尽管怵头,他还是答应了赵志忠,想试试看。

通过走访,崔胜发现,赵家两户人的孩子都非常优秀懂事,于是决定从孩子入手,打开突破口。一个下雨天,为方便通水,赵万里把赵志忠院内砌的砖给扒开了,赵志忠再一次报警。得知后,崔胜马上上门劝说。晚上,又拿出酒,悄悄地把两家孩子叫到了一起。

几杯酒下肚,双方推心置腹,也理解了崔胜的良苦用心,彼此一笑泯“恩仇”。

没过几天,前院的赵万里家就把厕所挪到了别处,赵志忠家也把挡路的一棵大树刨了,双方各退一步,困扰两家20多年的问题迎刃而解。

崔胜趁势以村委会规划的名义,将这段道路进行了硬化。两家人看着村里的变化,再也没起过冲突。

为了方便日常工作,崔胜建起了“退役军人群”“党员村民代表群”“敬老协会群”。退役军人群,旨在团结全村21名退役军人,一起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党员村民代表群,旨在建言议政;敬老协会群,则是本村企业家、在外创业有成和上班族为本村老人义务作贡献的群。这几年,敬老协会群的成员们自发出资每年为70岁以上老人购买年货,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体检等帮助。

村里的路越修越远,而崔胜和百姓的心却越来越近。自从崔胜上任以来,村民们认可他的工作,信服他的为人,大家都说:“崔书记说的话、做的事,俺们信!”

一年两次捐献“熊猫血”

起初,让村民们信服的,是崔胜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能力,时间长了,大家发现,“崔书记”铁骨柔情,是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几天前,崔胜到县里去献血,正好碰上前来办事的村民,大家才知道崔胜已经义务献血近30年,累计献血量达一万多毫升。

崔胜记得那是1994年,他在街上看到了一辆献血车,就走了过去。没想太多,就伸出胳膊无偿献血。过后,工作人员告诉他,他是Rh阴性血,因为稀有,被称为“熊猫血”。

献血后的一周,血液中心告诉崔胜,医院用他捐献的“熊猫血”救治了一位病人,崔胜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没想到自己的血液能挽救生命。他想多献一些,但工作人员告诉他一年只能献两次血。从此以后,崔胜每年都要献血两次,这一坚持就是近30年。

2019年人口普查时,崔胜得知村里13岁的男孩赵洪波无人照顾。孩子的父亲2014年病故后,母亲带着弟弟改嫁异乡,他先是跟着奶奶生活,不久奶奶也去世了,赵洪波无处安身。

“孩子是我们村的,我就要管。”崔胜四处打听小波母亲的居住地址,还为孩子办理了低保。从此,孩子上学不用缴费,还可以获得相关补贴。

50多岁的村民李淑平患胃病,他的妻子干瘦如柴,还患有精神疾病,他们唯一的女儿也遗传了母亲的疾病。崔胜知道后,马上和村“两委”成员为李家三口人办理了低保。

如今的东林子村,有文艺队、安保队,有敬老协会、养老院……一件件好事、一桩桩实事,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既然大家选择了我,我绝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得把活儿往好里干!”崔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22-05-17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7184.html 1 崔胜 当好百姓“主心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