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王昱鑫 邢志强
近日,吴桥县东宋门乡沧淼家庭农场,成了村民们关注的焦点——刚刚完成春播的高粱地里,4台长达100多米的指针式喷灌机正缓慢转圈行走。只见这几个“大块头”张着“大翅膀”,一簇簇水花在“翅膀”下喷薄而出,如小雨般滋润着土地。
“这几台喷灌机,最短的110米长,最长的能达到185米,都是镀锌架式结构。它的优点就是不受风力影响,在大风天,可以照常作业。”农场负责人王立新说,这些地块是去年从村民手里流转过来的,地面高低不平,用普通的灌溉设施浇地易造成地表径流,导致作物长势不均。为此,今年农场投资60万元购入6台自走式喷灌机解决浇地难题。目前,已有4台投入使用。
沧淼家庭农场共流转了3600多亩土地,以小麦、高粱、玉米等大田作物种植为主。引入现代化灌溉设施,不仅能有效解决灌溉难题,还能大幅提高田间作业效率。
“首先是覆盖面积大。它们是指针式作业,110米长的就能覆盖56亩地。其次是灌溉用时短,机器走一圈,快的只需两天两夜,慢的也就用3天多。以往,大水浇灌56亩地,得需要半个来月。”除了省时、高效,王立新看中的,还有省工。“外出打工挣得多,留在地里干活的人少了。大规模种植,人工不好雇。原来,一个井就得一个人盯着。现在,机器离得近,一个人能管上3台喷灌机。综合算下来,每亩地灌溉成本可节约10多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