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1日
第03版:03

五十多本日记 半个世纪变迁

李海生用200余万字记录生活与时代

本报记者 李佳芳 本报通讯员 罗丽璇

“日记是我的好伙伴,每天不和它见一面,我睡觉都不踏实。”在任丘华北油田,有这样一位爱写日记的老人,他叫李海生,今年69岁。李海生已经写了59年日记了,保留至今的日记本有50多本,摞起来一米多高。这些日记记录了李海生的人生轨迹,也记录了生活和时代的变迁。

1963年,李海生上小学四年级,学校组织“学雷锋”活动,老师让同学们把自己做的好事用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他让母亲买来一个本子,隔三差五地写上一篇。初中时,学校停课。父亲怕荒废了李海生的学业,要求他每天必须写一篇日记,隔几天还要检查。渐渐地,李海生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后来,他到部队当了9年兵,一直坚持写日记。

“昨晚几乎一夜未眠,又冻又乏,冬季,旷野,除了机器的轰鸣,就是白雪茫茫……职工们提了不少问题,我都认真记了下来。下班路上,小伙子们还是又说又笑,打打闹闹,这种情绪也感染了我,不觉得难受了。”1978年,李海生来到华北油田钻井二部工作。他的日记里有不少有关当时工作生活环境、工人精神面貌的描写,老一辈石油人克服困难,积极奋进的形象跃然纸上。后来,李海生担任华北油田石油管理局纪检监察员,有些工作需要保密,很多话不能跟家人倾诉,有时也会引起别人的误解。李海生就利用日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只要写出来,心里就觉得释然,化解了不少压力。

平时,李海生酷爱读书写作,日记激发了他剪辑、收藏报纸的兴趣。得益于这些积累,他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杂文集、评论集、诗集、散文集等文学作品,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数百篇文章。

退休后,李海生开始找寻新的人生乐趣。他加入了华北油田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并在华北油田老年摄影协会、戏剧曲艺家协会、摄影家协会里担任职务。尽管日子过得忙忙碌碌,他依然坚持将每天的活动记下来。去年10月,李海生做了颈椎手术,受健康因素限制,减少了这些活动,可还是放不下写日记。“一天不写,就觉得空落落的。我晚年保持着乐观、健康的生活,记忆力也很好,说什么都有根有据,就是写日记的功劳。”李海生说。

截至目前,李海生写了有200余万字的日记。除了小学时期的日记因故丢失外,其余的日记他都细心地保存着。“回看过去,对比今天,真是发生了巨变。”李海生表示,这些日记不仅是他个人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录,也是大半个世纪的简史和纪实,是他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提醒他们不忘前辈当年艰辛,珍惜眼前幸福生活。

2022-05-21 李海生用200余万字记录生活与时代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7624.html 1 五十多本日记 半个世纪变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