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玉洁
分解《课时练》
划层次巧引领
《课时练》是语文和数学学科的指定教辅书,也是孩子们巩固课堂所学的好帮手。但是,如果将其全部纳入家庭作业,一方面题量较大,另一方面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往往没有思路,不知从何下手。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第二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在集体备课时,围绕《课时练》下了不少功夫,有意识地将其中的内容融入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中。
语文课开始前,老师会通过“自主学习”部分,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讲解课文时,老师也会将“合作探究”的题目带给孩子们分析讨论,把问题当堂解决。
而在数学课上,老师不仅会把《课时练》中涉及到的解题方法教给孩子们,遇到典型问题或难度较大的题目,老师还会带着学生一起做。
这样一来,《课时练》上大部分的习题,孩子们在课上就能完成。布置家庭作业时,老师还会根据《课时练》中题目的不同难度,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学有所获。
综合实践
探秘文房四宝
纸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那么你知道,从一张薄薄的纸中,我们能获得多少知识?第二实验小学的孩子们通过学校开设的纸课程,不仅了解了纸的分类和应用,而且在国艺社团中,进行了很多与纸相关的实践与创作。
书写过后的废纸,做手工剩下的边角料,还有包装盒、纸箱……这些垃圾到了古法造纸社团成员的手中,摇身一变,成了崭新的白纸、彩纸甚至精美的花草笺。在学校的“汉字空间”展览室里,陈列着鼎、爵、三星堆面具等诸多“铜器”,其实,它们都是由仿铜社团的孩子们用纸杯、硬纸板等制作出造型,然后再涂上颜色而成的,远观居然“以假乱真”。含苞待放的花朵、翩翩欲飞的蝴蝶、栩栩如生的小鱼……衍纸社团的成员用衍纸笔将七彩纸条卷起来,捏成形态不一的各种造型,成为一个个基础部件,再通过自己的设计,把这些部件进行组合,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从客观事物到实际应用,再到文化内涵,第二实验小学通过多学科相融合的综合实践课程,带学生去探寻“笔墨纸砚”的前世今生,让孩子们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共沐书香
学生爱上“悦”读
前不久,第二实验小学掀起了一股阅读《哈利波特》的热潮。原来,在一次“小书虫”读书分享会上,一位同学向大家推荐《哈利波特》这部书,校长李义静就和这位同学聊起了书中的人物和精彩故事。在座的同学们不禁吃了一惊,校长居然也读《哈利波特》!就这样,分享会后,一批小“哈迷”又诞生了。
其实,像这样的“小书虫”读书分享会,每个月都会举行一次,校长也时常列席,与孩子们畅聊好书、好故事。
学校设有专门的读书课,通过教师导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生共读一本书,给予学生陪伴与指导,和他们一起沉浸于跌宕起伏的情节之中;激烈的辩论会、精彩的演讲、妙趣横生的漫画人物……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让孩子们尽情展示阅读的收获。
每周二既是“无作业日”,又是“亲子阅读日”,这一天孩子们没有作业,晚饭后和父母一起阅读好书籍,共享温馨亲子时光。
每月一期的“小书虫读书分享会”,历时一周,分享者由班级内选拔,以年级为单位评选“读书之星”。获得“读书之星”的孩子可升级为学校图书室的VIP读者,享受一个月借4本书的特殊待遇。
现在,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成了学子们最爱的校园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