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3日
第06版:06

倾注心血促“蝶变” 一草一木总关情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沧州市第十六中学校长唐景丽

本报记者 赵玉洁

3年前,由于两校联合办学,时任沧州市第十四中学副校长的唐景丽,走进十六中成了一校之长。

她不仅把“一日七常规”“主题教研”“成长课程”等十四中的核心“秘籍”,应用到十六中的教学管理中,而且基于对学校优势、劣势、机会、挑战等大数据分析,为十六中量身定制了发展规划。3年来,大到精细化的学生管理、层层深入的品质教育、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小到一桌一椅、一草一木,都饱含着她对学校、对师生的感情。

一日七常规

规范行为在日常

“平头短发塑形象,校服胸卡亮身份,鞠躬问好明礼仪,推车前行展修养,慢步轻声显文明(进楼止语,慢步右行),低头学习赛素质(入室即静,入座即学),拒绝诱惑比意志(拒带手机,拒买零食,拒绝玩物丧志,拒交不良朋友)。”

2019年秋季开学后第一个月,伴随着“一日七常规”及其细则的出台,学细则、背细则、答细则成了十六中学生每日的必修课。

从日常行为入手,改变孩子们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振的精神状态,培养优雅气质,树立新的形象,这是唐景丽来到十六中后的第一个大动作。

那段时间,每逢下课,唐景丽都会带着学校所有管理人员,出现在教学楼和操场的各个角落,悄悄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发现学生有与细则相悖的行为,她和管理人员不是简单地批评了事,而是耐心引导,让学生反思行为的不妥之处,而后自觉改正。

为了“一日七常规”能够取得最好的落实效果,唐景丽亲自为三个年级召开家长会。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家长达成了合作共识。特别是在帮助孩子拒绝诱惑、不带手机入校的问题上,更是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基本解决了学生沉迷手机的问题,把孩子们的关注力和心思转移到了学习上来。

专用自习课

因材施教促提升

同样是在2019年,唐景丽多次抽查七年级学生作业后发现,孩子们的家庭作业质量不高。

经过调研,她得知,70%的家长从事的都是服务业相关工作,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还有部分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对于孩子的学习,想管但有心无力,只能顺其自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唐景丽改变了七年级的教学规划,将每节课改为40分钟,将上午最后一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分别确定为数学和英语专用自习课。在自习课上,学生限时、定量完成作业;老师随堂指导,学生遇到困难及时提问解决。这样一来,学生的家庭作业在学校就能够基本完成。晚上放学回家,基础差的孩子主要任务是改正作业中的错题,巩固当天所学知识;而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根据老师的建议,进行拓展训练,提高知识水平。分层次、差异化的教育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子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学生的成长不仅在教室、在图书馆、在操场,更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秉承这一理念,唐景丽积极推进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活动。学校编排了健美操和塔巴塔训练相结合的特色课间操,开展“体育达人”评选,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变被动运动为主动锻炼。通过开展“学语文,爱母语”书中寻梦系列活动,狠抓学生的读和写,以七年级汉字听写大赛、八年级成语英雄大赛以及各年级的创新作文、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等比赛为契机,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语文学习动力。每3年一次的校园艺术节,更是为拥有特长的学子搭建起展示自我的舞台。

由内而外优环境

师生需求放首位

一提到改善校园环境,很多人都会想到硬化路面、植树种草等外部工程,可唐景丽最先优化的却是教室。

课桌椅全部更换一新,靠墙安装壁柜方便学生收纳衣物,分批实现智慧黑板、教室空调和教师手提电脑全覆盖……不断优化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令师生更添动力。

智慧黑板让教学更富有张力和效率,手提电脑让疫情下的线上教学和网阅成为了现实,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强度,让备课、阅卷更加高效、便捷。

满足了学习和教学硬件需求,唐景丽才把目光转向整个校园。每年秋季开学,十六中学子都会惊喜地发现,学校又有了新变化。

如今,走进十六中,三横两纵的道路贯穿其间,16棵龙柏郁郁葱葱立于西侧道路两旁。前后两座教学楼以古朴的长廊相连,紫藤和碧桃点缀在连廊两侧。举目四望,皆有绿色,一座小而精致的校园呈现于眼前。

塑校园文化

和合之道卓尔不群

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灯塔和底蕴。从2020年开始,唐景丽多次与学校中层干部、教师代表座谈,着眼于十六中曲折的发展历史,以性质改变中的“变”与联合办学中的“合”,以及东部城区优质校发展目标中的“优”三者相融合,提出了“和合之道,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为贤智之师,成大雅之才”的办学目标和“博喻善教,博学笃行”的校训,努力营造“静气、儒气、英气”的校风和“宜思,宜勤,宜恒”的学风。

在此基础上,十六中提出并实践“和合德育课程”,包括新生入学时的文明形象教育,七年级利用青少年自我意识萌发进行自我品质教育(自立、自信、自强);八年级利用青少年自我形象建立侧重交往教育(友善、感恩、诚信);九年级利用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特点,结合毕业升学进行理想、责任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让班主任学会用脸上的笑容、眼里的希望、科学的方法去唤醒学生。让孩子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逐步实现身与心、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向着“卓尔不群”的成长目标不断迈进。

2022-05-23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沧州市第十六中学校长唐景丽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7908.html 1 倾注心血促“蝶变” 一草一木总关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