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刘建华时,她一直说:“我们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很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和厚爱。”要说一家三口的“美”密码,那就是不断学习,滋润自己、影响他人,奉献自己、点亮他人。
近日,他们家获得了“全国五好家庭”荣誉称号。在这之前,他家还获得过献县“最美书香家庭”、沧州市“书香家庭”、河北省“最美家庭”等称号。
刘建华是献县妇联的一名干部,人们都说她有支生花的妙笔、有颗不老的童心。也许你会问:一名妇联干部,怎么会与“生花妙笔、不老童心”联系在一起?故事还要从9年前讲起。
那是2012年的一天,献县文明办主任拿着一份征集优秀童谣的通知来到县妇联,说:“中央文明办征集优秀童谣呢!县里也开始了,妇联是联合单位,你们想办法征集一些,最少推荐5首。”
刘建华在单位负责宣传,便发动同事、朋友都来写,可大家都说不会写。怎么办呢?这让刘建华犯了难。最后,一咬牙:你们不写,我写!
她在网上找来前两年的获奖童谣,又找到几篇关于童谣创作的理论文章,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学习。20多天以后,她硬是写出了5首童谣。虽然她的童谣最终没有获奖,但通过这次征集活动,深深喜欢上了童谣。
这一写,就是9年。其间,她的50余首童谣在全国各地组织的比赛中获奖,在《幼儿画报》等50多家少儿报刊发表作品1600余篇,多篇作品被收入《儿歌300首》《365夜儿歌精选》等多种选本,并出版了《金色童书坊·唱儿歌》《金色童书坊·猜谜语》等五本(套)图书。2017年,她加入了河北省作家协会。
刘建华不仅自己进行创作,还积极尝试阅读推广,她经常在图书馆和微信群义务为家长和孩子们授课。2019年被献县图书馆聘为“乐享读书”系列讲座讲师。2020年和2021年,在共青团献县县委组织的“圆梦小小心愿”爱心认领活动中,刘建华认领了4名渴望读书的农村贫困儿童,为每个孩子送去教人“向上”“向善”的经典儿童读物。她不仅用这种方式满足贫困孩子的阅读心愿,更是教育他们从小“向上”“向善”,传播正能量。
她的丈夫郝凤同是献县第二中学的教师。2019年,郝凤同去新疆支教,目前在新疆轮台县第一中学担任政治教研组长、初中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
郝凤同爱好朗诵,是献县朗诵协会会员。来到新疆后,他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教当地的孩子学习普通话,不到一年的时间,很多新疆孩子就学会了普通话。郝凤同还积极与当地青年教师结成“师徒”,“一对一”指导当地青年教师,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另外,他还与当地一户群众结成了“亲戚”,一有时间就去“亲戚”家探望,为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20年,郝凤同被授予“优秀援疆教师”称号。
刘建华和郝凤同夫妇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女儿,他们的女儿郝之洁在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私企工作。3年后,又考上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人们都说,这一家子,个个身上都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