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无法授课,石树海也依然忙碌。带领志愿者义务绘制文化墙、组织书法爱好者参加书画笔会、临帖写字……除了工作,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书法。
46岁的石树海是肃宁工行的一名职工,也是肃宁县书法协会副主席。
在石树海的家中,父亲是老一辈的书法家,兄弟几人也钟情于习字泼墨多年。一个20多口人的大家庭,一半人都习练书法。一幅幅作品背后,是三代人对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坚守。
父亲身教胜言传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石树海家便是如此,其父石玉泉不仅是远近闻名的书法家,更是一家人学习的榜样。
石玉泉出身普通农家,自幼喜爱写字、画画,长大后,渐渐迷上了写毛笔字。那时的他聪明、沉稳,挥毫泼墨间行云流水,自成一体。
岁月更迭,石玉泉的书法技艺在圈内逐渐有了名气。但他依然笔耕不辍,日复一日地练习和创作,他的言行举止和家中的文化氛围,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后辈们。
在石树海看来,父亲的身教胜于言传。
“记忆中,父亲很忙,下班回家后,也总是看书、写字。”他说,兄弟几人受父亲的影响,也都喜欢上了书法。
2020年初,疫情来袭后,石玉泉发动全家人用文艺作品助力疫情防控。“大爱济苍生”“致敬逆行者”等书法作品,以及一首首诗歌、一幅幅画作都传递着抗疫力量,也彰显着书法世家深厚的文化底蕴。
带起小城翰墨香
石树海8岁开始习字,书画情怀也深深感染着身边的同事和朋友。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想把孩子送过来学写字。
人们对书法的热爱,也让石树海意识到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他随即产生了开设成人公益书法班的想法。
于是,石树海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书友一起自费开办了肃宁书画院,免费教授大家书法、绘画等。2016年春天,肃宁书画院开办了第一期成人公益书画班,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欢。原定15个名额,结果50多人前来报名。
公益书法班常年办班、坚持公益教学,目前已举办青少年公益书法班三期、共170人,成人公益书法班七期、共1130人,成人美术公益班三期、共170人。仅2021年市级以上展览中,肃宁书画院培养的学员参展70人次,多人获奖。8人入选省书法协会,26人入选市级书法协会。
书法公益班的开设,让很多普通百姓爱上了书法、绘画,一缕墨香,就这样融入肃宁人的生活里。
全家浓浓公益情
受家人的影响,石树海的妻子齐怀坤也爱上了书法和篆刻,技艺突飞猛进,作品多次在省市级展览中获奖。2018年,齐怀坤当选肃宁县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并多次参与组织“送文化下基层”书画交流活动。石树海的儿子石宠在银行工作,喜欢绘画、写作,虽然才22岁,其创作的网络小说在网络上深受欢迎。
如果说,习练书法是石树海家的爱好,那么,公益心就是植根在石家人血脉里的情怀。
耄耋之年的石玉泉笔耕不辍,坚持每年撰写春联送百姓。石树海则坚持书法“下乡”,自2002年开始,每年春节送福字、送春联万余套。他还组织书法爱好者进乡镇,义务指导大家写书法。如今,他又带领着书画院学员不定期地举办书法进校园、进各单位的活动。
石树海家书法爱好者不分老少,大家都说:“父母的言传身教,造就了翰墨书香的家,这馨香也将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