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5日
第06版:06

瞄准“大产业” 发力“大园区”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李 粲

日前,我省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名单公布,青县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献县肉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泊头沙地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黄骅渔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榜上有名。

作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升级版,这4个园区能晋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序列,离不开我市一直坚持的“大产业”发展理念。做强产业基地、做实经营主体、做好融合文章、做响农业品牌……争当特色农业发展的排头兵,这些园区立足本地特色,在产业集群式发展上频频发力,让三产融合蓬勃发展、优势资源不断集聚、涉农百姓连连增收——

集群式发展 产业风头劲

在青县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每年的5月到9月,是属于羊角脆的季节。绿叶间,身披灰白外衣的羊角脆甜瓜长势喜人。工人们忙着采摘、分拣、包装,用不了半天,这些“青县特产”就会出现在京津市民的餐桌上。

青县是全国最大的羊角脆生产基地。截至2021年底,全县羊角脆种植面积达2.7万亩,年产量33万吨,产值达11亿元,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更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小瓜藤结出富民果,成就大产业,还只是青县蔬菜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青县重点建设结构合理、链条完整、功能互补的蔬菜产业集群,青县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应运而生。园区规划面积4.4万亩,涉及34个村庄,成方连片,规模优势明显。向产业集群式发展迈进,打造高端精品、强化产销衔接,青县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还形成了种苗培育、蔬菜种植、设施建造、农资服务、仓储运输、电子商务、休闲农旅的产业链条,让瓜果长得好,更“嫁”得好。目前,园区年产瓜菜140万吨、叶菜1.5万吨、种苗1.5亿株,年加工蔬菜3万吨,销往京津及周边14个省市区,独特的设施及品种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极具竞争优势。

“近年来,在现代农业园区的培树上,我们一直坚持大产业发展理念,通过整合资源、延伸链条,不断提升农业接‘二’连‘三’水平,实现集群式发展,让产业基础更牢固,主体多受益,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市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殷文红如是说。

产业基础大、经营主体多、链条延伸长……依托“大产业”发展理念,黄骅渔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献县肉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泊头沙地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同样是我市特色农业的佼佼者。

黄骅渔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水产为主导产业,构建起集育苗、养殖、海洋捕捞、水产加工、冷链物流、电商渔业、休闲渔业于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链。2021年,主导产业总产值达35亿元。这里还是北方地区最大的南美白对虾苗种集散地,年生产能力达150亿尾以上,无论是苗种培育还是养殖规模都为业内津津乐道;献县肉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形成优质玉米种植、饲料加工、肉鸭养殖、屠宰制坯、熟食加工、连锁经营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年出栏种鸭10万只、肉鸭3500万只,辐射带动养殖场300多家、玉米种植1万亩,2021年园区总产值达35亿元;泊头沙地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面积9.2万亩,形成了沙地梨种植、加工、销售(含出口)及休闲农业的产业链条,年生产、销售梨约30万吨,2021年总产值达32亿元,年加工出口7万吨,创汇7000万美元。

人才实验室 品牌扩音器

集群式发展,助力产业做大做强。随着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进入良性轨道,其洼地效应也愈发凸显。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的不断聚集,让园区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这里,是先进技术展示的“秀场”。

为实现自动化、科学化、智能化养殖,黄骅渔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多家经营主体将目光瞄向“智慧大脑”,借助智能增氧、自动投饲、在线监测以及智能决策、精准管控等养殖装备,通过无线传感技术、网络化管理,对养殖环境、水质、水产品生长状况、药物使用、废水处理等进行全方位监测和管理。

在青县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及主要经营主体都安装了农业物联网装备,通过传感器对棚内的温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进行监测,精准指导菜农通风、施肥、节水灌溉。园区智慧农业应用覆盖率达到80%以上。

这里,也是高端人才的“实验室”。

抢占水产科技创新“制高点”,黄骅渔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起院士工作站,通过与桂建芳和包振民院士合作,开展梭子蟹、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良种扩繁及育种技术推广应用,并就水产育制种与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前沿科学融合等进行研究,近两年获得3项专利认证。

献县肉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鸭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中国农科院肉鸭种质创新中心也落户这里,通过整合“农业农村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家禽)重点实验室”“国家水禽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两个平台资源,推动实施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培育航母级肉鸭种业基地,力争把献县打造为“国际肉鸭种业之都”。

这里,还是叫响区域品牌的“扩音器”。

借助品牌的力量,泊头沙地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品牌梨果风靡国内外。这里拥有8个品牌商标,其中亚丰、泊洋、齐桥、金马为省著名商标。集中国十大梨品牌、梨出口十大品牌、果王等多重美誉于一身的“亚丰梨”,打入了中粮集团、华润万家等连锁店。多年来,“亚丰梨”“金马梨”一直畅销美国、加拿大等全球各地,溢价率高于同类产品30%以上。2021年,园区梨品牌销售额达28亿元,其中鲜梨出口量7万吨、出口额达7000万美元。

在品牌美誉上,献县肉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同样风头正劲。“献县肉鸭”是河北省区域公用优势品牌,被列入河北省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名录。作为全国最大的烤鸭坯生产基地,园区的肉鸭产品先后多次荣获中国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名优农产品金奖,广销全国大中城市。看中品牌化发展的红利,园区还重点支持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册商标、创建品牌,培育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肉鸭名牌。

辐射带动强 农户增收美

抓大产业,是为了带动更多小农户。各现代农业园区自创建以来,就一直引导龙头企业、产业联合体等与农户形成利益联结链条,让小农户也能在产业集群式发展中分一杯羹。

在献县肉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河北乐寿鸭业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创建了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献县肉鸭产业联合体,通过“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多家,肉鸭养殖场300多家,从业人员达2.6万余人。产业链条延伸后,还带动秸秆、粪污收储运服务行业发展,引领126家养殖、农机、种植等经营组织运营。目前,园区连接农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2万多元,养殖业增收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60%。

“加快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将示范园区打造成为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先行者,最终目的还是要通过质量兴农、效益兴农,帮助当地百姓致富增收。”殷文红一语中的。

采用“六统一”产业化经营模式,对社员、果农实行订单生产,产前由公司垫付生产资料;产中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产后负责保护价收购产品,高于市场价收购优质果品……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泊头沙地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产业扶贫、技术服务、流转土地、提供岗位、入股分红、订单生产、收购统销等形式带动起5万农户。

实行四统一模式,引导菜农与合作社合作,青县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降低菜农经营成本的同时,让农产品质量可控,减少销售压力。目前,园区80%的农户从中受益,可支配收入高于园区外收入水平的36%以上。

充分发挥特色水产优势,黄骅渔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除带动起1300多户农户,还通过引导渔村开展休闲渔业建设,让村庄旧貌换新颜。东高头村建起文化中心,贾家堡村硬化广场、建民俗文化室,赵家堡村立起铜制雕塑……昔日的苦海沿边成了宜居的美丽渔村,渔民们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下一步,这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要成为现代农业样板区和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今后,我们还将集中各方资源、力量,补短板、延产链、促创新,推动这些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殷文红说。

2022-05-25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李 粲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8068.html 1 瞄准“大产业” 发力“大园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