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玉洁
“咚咚锵——咚咚锵”伴随着阵阵铿锵的锣鼓声,9名身着黄衣红裤的少年,将手中的金色蛟龙舞动得活灵活现。还有一对活泼可爱的小狮子,欢腾跳跃,向在场的师生们点头致意。
5月25日上午,沧州市重庆路小学“龙腾狮吼迎端午 探索科技同筑梦”主题活动在喜庆的舞龙舞狮中拉开了序幕。
用A4纸制成龙船,看谁的龙船承重最大;用小枣和牙签搭建高塔,比比谁搭得最高、最有创意;五色纸飞机从孩子们手中争相飞出,带着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飘向空中……一个个集科普知识与端午习俗于一身的比拼项目,为孩子们带来了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双重享受。
中秋拜月、重阳献礼、二十四节气系列实践课程……建校以来,沧州市重庆路小学积极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寓教育于校园生活之中。
家乡文化上校服
前不久,重庆路小学夏季校服设计图最终定稿。蜿蜒的大运河、飞溅的朵朵浪花、古色古香的清风楼,校服上那些充满沧州元素的图案,令人不禁眼前一亮。
上学期间统一着校服。对于孩子们来说,校服是他们穿得最多的服装。为了增强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设计校服时,重庆路小学特意把家乡元素融入了其中。
立领、对襟、盘扣,由浅入深的渐变蓝色代表着穿城而过的大运河,上衣左下方和裤腿上还印着镇海吼图案。春、秋季,穿上这样一身校服,无论走到哪里,总会引来关注的目光,那份家乡自豪感也会从孩子们心底油然而生。
课间习练武术操
“我一声龙啸凌云志,热血燃冬扶摇起。看长城内外这天地,山河云开笑容里……”大课间到了,重庆路小学的孩子们迅速下楼,整齐列队,在朝气蓬勃、振奋人心的《雪龙吟》乐声中,出拳、踢腿、扎马步,刚柔并济,虎虎生威,成了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
沧州是著名的武术之乡,作为武乡少年,更应该了解和学习传统武术。为此,学校武术专业出身的教师康菲,依据武术基本功,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锻炼要求出发,创编了这套武术操。
武术操中包含了传统武术的基本步法、拳法和掌形,选用既流行又充满古风色彩的动感歌曲《雪龙吟》为伴奏音乐,充分调动起了孩子们学习传统武术的兴趣。
非遗技艺我传承
蹲身田间,轻抚禾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依然铭记在很多人脑海中。
在袁隆平逝世一周年之际,重庆路小学剪纸社团的成员们用心创作“纪念袁隆平爷爷”主题剪纸作品,向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致敬。
重庆路小学共有各类社团24个,其中,除了舞龙舞狮和剪纸外,还有掐丝珐琅、烙画、面塑、茶艺、围棋、中医、中国鼓等18个与非遗项目相关的社团。
不仅可以在校园中学到这些非遗技艺,而且依托二十四节气系列实践课程,当每个节气到来之时,学校还会选取不同的非遗项目,让社团成员通过创作展现民间习俗,在节气与非遗的“碰撞”中,擦出新的传承“火花”。
去年“小雪”时,掐丝珐琅社团的孩子们在盘子、玻璃和雨伞上精心描绘,以掐丝珐琅工艺展现“小雪”时节北方的习俗;面塑社团生动再现了《程门立雪》《寒号鸟》《雪孩子》等经典故事;中医理疗社团的成员们用驱寒祛湿的艾叶、驱除寒气的老姜、活血祛瘀的红花等药材,精心制作中药足浴包,并将其赠送给在寒风中工作的交警和环卫工人,在寒冷的冬日为他们送上一份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