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6日
第06版:06

小小“娘子军” 宣讲展英姿

——走进沧州市光明小学“小迷彩解说团”

本报记者 赵玉洁

“作为全国先进少年军校,光明小学的校园文化处处体现国防特色。走进教学楼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面墙上的巨幅壁画。‘做一个有责任的中国人’,这句话时刻提醒着光明小学的学子,有国才有家……”

头戴贝雷帽、身着迷彩装,小讲解员身姿挺拔,双手交握于前,将学校的特色文化娓娓道来,言语间流露出自信与自豪,和煦的微笑更是令人如沐春风。

前不久,河北省军区和沧州军分区的领导莅临光明小学,在参观校园时,“小迷彩解说团”成员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大家一致好评。

市光明小学“小迷彩解说团”成立于2016年,社团成员全部是女孩儿。她们不仅出色完成了多次校园文化解说和活动宣讲任务,而且利用课余时间到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和沧州市博物馆进行义务讲解,为传播家乡文化贡献一份小小力量。

咬着筷子练微笑

要想做到解说顺畅有感情、举止得体、落落大方,绝非一日之功。

拿到解说词之后,成员们首先要以最快的速度脱稿,而后逐字逐句去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情感,再经过反复磨合和练习,通过语速、语调、语气的调整和变化,力求将其充分展现出来。

“第一次去博物馆解说,我既兴奋又忐忑,生怕自己说不好。”当时,三年级4班的唐玉洁为了把白求恩的故事讲好,对着镜子不知练了多少遍。讲解当天,说到动情之处,唐玉洁更是红了眼眶。

除了将解说词烂熟于心,眼神、表情和肢体动作等细节之处也丝毫马虎不得。为了站好丁字步,孩子们有时一站就是一个小时;为了练好微笑,她们把筷子咬在嘴里,时常咬得两腮发酸;为了离开时不把背影留给大家,一个转身,都要练上几十遍。

“姐妹花”次第绽放

在“小迷彩解说团”中,有这样一对“姐妹花”,姐姐梁永琪是团里的第四批成员,如今已升入初中。她曾多次参与校园文化宣讲,还走进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义务为参观者进行讲解,带领参观者感受大运河畔的风雅之美,领略大运河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妹妹梁子琪与姐姐相差5岁,上小学前,看到姐姐在家里背诵解说词、反复练习微笑和动作,她觉得这件事情太难了,以后自己可不想这么辛苦。

上一年级时,有一天,姐姐把梁子琪叫到身边,为她换上小解说员的服装,又教她摆好讲解姿势,拍下了一张照片。当时,梁子琪并未发觉有何异样,她没想到,姐姐把这张照片发给了光明小学副校长任丽,力荐妹妹加入“小迷彩解说团”。

此后,任丽便有意识地为梁子琪创造机会,让她担当国防节开幕式领舞、参加学校演讲比赛和课本剧大赛。经过一次次登台锻炼,梁子琪发现,其实,解说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难。

经过培训和考核,去年,梁子琪终于成功加入了“小迷彩解说团”。

姐姐得知这个消息后,特意叮嘱她,一定要好好练习,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姐姐会全力支持她。

如今,梁子琪用心学习着相关技能,希望有一天也能像姐姐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

被迫“退休”成严师

“讲解的时候一定要专心,把其他杂念统统抛掉,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说话的是六年级3班的王啸晗,她正一脸严肃地盯着徒弟徐子怡。停顿了几秒钟,王啸晗长舒一口气,把徐子怡拉到窗前,“看看远处的绿色,缓解一下眼睛的疲劳,调整好状态,一会儿我们再练。”

一对一,结师徒。这是“小迷彩解说团”的优良传统。每年纳新之后,老成员都会拥有自己的徒弟。从背诵稿件到眼神、表情,再到举手投足,师父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给徒弟。

王啸晗由于个子长得太快,比团里其他人都高出了一大截。出于团队整体形象考虑,五年级时王啸晗就被迫“退休”,不再承担讲解任务。

刚开始,王啸晗很不适应。“有好几次广播里说让小解说员集合,我就不由自主地走出了教室,走到半路才想起,自己已经不是讲解员了,只能默默转身返回。”时至今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啸晗言语间还有些伤感。

不过,她很快就调整了过来,因为还有徒弟可以指望。“以后,就看你的了,千万不要给我丢脸哟!”她拍拍徐子怡的肩,笑着说。

从此,王啸晗对徐子怡的要求愈加严格,用徐子怡的话说,她有时还真有点儿怕师父。

在师徒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国庆期间,在沧州市博物馆举办的“革命烽火 红耀沧州”庆祝建党100周年沧州革命史展上,徐子怡落落大方,讲解掷地有声,得到了在场市民的肯定和表扬。

2022-06-06 ——走进沧州市光明小学“小迷彩解说团”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2481.html 1 小小“娘子军” 宣讲展英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