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拉他吼他责备他,蜗牛受了伤,越来越慢……”这首小诗说的好像就是我和晓鑫(化名)。我越着急,他越散漫,甚至冲动幼稚,和我对着干。
这天他又没写作业,我忍不住训斥道:“马上小学毕业了,冲刺阶段你都这样,将来还有什么指望?”他突然拎起书包冲了出去:“烦死了,都别管我,我不想学习!”
我又气又恼,委屈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为什么我对学生全心全意,他却这样对待我?”
反思过后,我决定深入了解他的情况。原来,晓鑫是个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父母的远离,让他变得沉默寡言。后来有了弟弟,父母更无暇顾及他。随后,我拨通了他原班主任的电话,了解到他是班上的“问题大王”,没人愿意和他交往。
第二天下课后,我写了张纸条偷偷放在他的文具盒里:“晓鑫,昨天老师有些急躁,向你表达歉意。我知道不是你不愿意努力,而是基础不好,放学后你愿意留下来让老师帮你补习吗?”让我欣慰的是,放学后,晓鑫真的留了下来。看见我,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一段时间之后,晓鑫的成绩有了提高,但是由于之前的基础太差,只能勉强在中游徘徊。这可怎么办?我忧心忡忡,思考着晓鑫未来的出路。一次上体育课时,我看见他和同学在操场赛跑,轻轻松松地就跑了第一。“练体育?!”这3个字如闪电一般划过我的脑海。我马上联系了自己的好友——在体校工作的张教练,向他推荐了晓鑫。初次见面,张教练一眼就相中了这个个子高高的阳光男孩儿。
暑假到了,我受张教练之邀来到体育场,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是晓鑫!黝黑的额头上挂着层层汗珠,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后来,晓鑫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沧州市第三中学的体育特长生,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河北体育学院。
去年教师节,我收到了晓鑫寄来的贺卡,上面写着:以前,我不爱学习,不知努力,我的世界一片迷茫,遇到您,仿佛一束光,前进的路被照亮,生活充满希望!老师,感恩,感谢!”
在给晓鑫的回信中,我这样写到:谢谢你,孩子,是你让老师明白,教育的真谛在于理解学生的感受。是你让老师放慢自己的脚步,学会陪学生共同成长。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一同走向美好的明天!
晓鑫的进步和改变也让我意识到:点滴关爱并不是说只给予学生零星的关注,而是注重学生的细节表现,做到精准关怀,有效搭建起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让持之以恒的点滴关爱化作涓涓细流,润泽童心,助力成长。
作者单位: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