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3日
第05版:05

非遗“近人”才“迷人”

小 祁

“石影雕,就是雕刻在岩石上的影像,可长久保存,堪称‘中华一绝’。它属于哪儿的非遗项目?”“十里香酒酿造技艺、五美酒酿造技艺、御河老酒酿造技艺及同聚祥酒酿造技艺,这4个选项中哪个酒类非遗项目不属于沧州?”近日,沧州市非遗线上挑战答题活动一上线,笔者便鼓足勇气挑战了一下。

庆幸的是,一年多来,笔者通过采访报道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于沧州运河沿线的非遗有一定的了解。不然,能答及格确实困难。答题过程中,答案确定的,可以加深印象。拿不准的题,记住正确答案后,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深入了解下。通过答题这种方式“走近”非遗,真是有趣又涨知识。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口号是“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激发非遗活力,创造美好生活”和“乡村振兴,非遗同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非遗绘画展、非遗文创设计大赛、非遗体验……在宣传展示非遗传承保护重要成果的同时,也让非遗变得更加时尚、动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生命力,既取决于它自带的光环,还取决于它能不能被人们接纳。而要为人接纳,就要展现其独特的精妙之处。

可喜的是,在我们身边,一些有担当、有匠心的非遗传承人通过活态传承,让非遗变得“动起来”“活起来”,让人们通过参与体验拥抱非遗、热爱非遗。

东光大运河陶文化博物馆体验馆内,游客一边制作陶球,一边听工作人员介绍陶文化与大运河的历史渊源,潜移默化地对非遗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了对非遗的认知度。

在吴桥文创体验馆,由榫卯结构制作而成的木笔筒,乃至一件件杂技体验道具,富有创意的文创产品让古老的非遗制作技艺变得触手可及。

作家冯骥才说,非遗是一种生活文化、活着的文化遗产。非遗本身就来自民间,没有理由不回归大众。只有更紧密地连接现代生活,才能绽放光彩。当然,这种连接不是生贴硬凑,而是要挖掘它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交集。非遗传承发展不仅要对其历史价值、传统技艺予以坚守,还要把传统技艺和当下时尚相结合并被大众喜爱。没有需求,没有市场,非遗传承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因为,非遗只有“近人”才“迷人”,否则,很难有长久生命力。

2022-06-13 小 祁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2753.html 1 非遗“近人”才“迷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