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第06版:06

爱的N次方

本报记者 杨静然

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它很长。

需要从2005年6月12日那个午后说起。那天,一名早产女婴被遗弃在沧县医院门口的垃圾桶。来自沧县汪家铺乡周孙庄村的杨国军和妻子王洪英抱起孩子直奔医院,救了孩子的命。孩子6个月大时被确诊为脑瘫,夫妇俩不离不弃,从此走上漫漫求医路。为了这个没有血缘的女儿,杨家四处借钱、求医。但再苦再难,他们都没有放弃。

它又很短。

再多的细节和话语,都离不开这几个字:爱、责任、家。

如今,女儿已经17周岁,在温暖的家庭中成长,爱说爱笑。杨国军打工奔忙,王洪英则在家陪伴女儿,照顾一家人。关于爱的故事,依然在杨家上演着。

天赐天使

王洪英永远忘不了17年前的那个初夏。

那天,她和丈夫杨国军骑着摩托车到沧县医院,看望生病住院的奶奶。

放下摩托车,夫妻俩远远地看见一群人围在垃圾桶旁议论着什么。走近一看,一个双眼紧闭的婴儿被毯子包裹着,放在垃圾桶里。她的小嘴不时蠕动着,发出微弱的哭声。

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可没人敢上前。

看着这个柔弱的小生命,身为母亲的王洪英本能地抱起了婴儿。没有片刻犹豫,便和丈夫打车奔向了市里的医院。

贴着婴儿的小脸,王洪英的母爱奔涌而出。她觉得,儿子13岁了,这个女婴正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礼物。

“这是个早产女婴,才1.4公斤,因没有及时进保温箱,已经缺氧……”还没来得及高兴,医生的话就给了夫妻俩当头一棒。

夫妻俩内心忐忑,但一个眼神就明白了对方的想法,二人决定救助这个可怜的小生命。由于医院没有保温箱,他们又带着婴儿辗转来到了另外一家医院。

那一晚,杨国军回家筹钱,王洪英守在医院,忘了饥饿,也忘了困倦,一直熬到天亮,终于等来了孩子无碍的好消息。

16天后,杨国军夫妇高兴地抱着孩子出院了。虽然,花了7000多元,他们为此借了债;虽然,孩子才1.2公斤,弱得不像样子。但他们相信,这是老天赐予他们的天使。

苦难降临

一家人满心欢喜地善待这个女婴。婆婆剪好尿布,公公买来婴儿车,丈夫买来奶瓶和奶粉,13岁的儿子放学回家就抱抱小妹妹,王洪英无微不至地照看起孩子。

每一天,夫妻俩都要把孩子放到秤上称称,看着孩子一天一个样地长大,二人欣喜不已。杨国军给孩子取名为杨凯旋,小名旋旋,寓意她健健康康、成功凯旋。

一转眼,半年过去了,看着女儿粉嫩嫩的笑脸、水汪汪的眼睛,他们放松了暗暗绷着的神经。

直到有一天,杨国军尝试扶着旋旋站立,才发现女儿只能用脚尖着地,脚掌无法平放。夫妻俩抱着孩子又来到了医院。没想到,经过检查,旋旋被确诊为脑瘫。

那一瞬间,王洪英的泪水奔涌而出。杨国军沉默不语,善良的婆婆得知后,跟着王洪英一起流泪。

悲伤与绝望笼罩着这个曾经充满欢笑的农家小院。

得知消息的乡邻纷纷赶来。“把孩子送到福利院吧。”“这孩子,咱养不起。”……王洪英知道,大家是心疼她,为了她好。但当看到旋旋天真无邪的目光,她将所有的痛苦和泪水都咽了下去。他们决定继续抚养这个可怜的婴孩,要把全部的爱都给她。还给女儿改了名字,叫“立立”:站立的“立”。

从此,杨国军到工地干活,王洪英则带着孩子到医院治疗。家里的农活,全交给了公婆。

输液、针灸、肢体康复……王洪英一个人抱着孩子来沧治病。后来,又和丈夫辗转至北京、石家庄等地。只要听说有好的治疗办法,夫妻俩就奔赴而去。一次次地治疗,换来了孩子的逐渐康复,也换来了一张张高昂的缴费单。

杨家务农,平时除了卖粮食换钱,一家子都靠杨国军打工为生。为了凑齐治疗费用,夫妻俩向亲戚朋友家借了个遍。还有一次,杨国军去工地找了工长,预支工资,提前拿回一年的血汗钱,接着给女儿治病。

那些年,为了给女儿看病,杨家花费了几十万元。但日子再难,夫妻俩也没想过要放弃。

把全部的爱给你

一边是女儿生病的身体,一边是债台高筑的现实,夫妻俩相濡以沫,竭尽所能地撑起这个家。

2016年,厄运再次降临。王洪英右胸疼痛,住院检查后被告知:右侧乳腺癌晚期,必须马上手术。

止不住的泪水在王洪英的脸上流了下来。她不怕受苦受累,也不怕手术、化疗,唯一放不下的是:女儿还不能站立,如果自己走了,往后的日子怎么办……

“不是什么大病,大夫说了,做完手术就没事了。”杨国军强忍悲痛,乐呵呵地跟妻子说。儿子陪伴在身边,宽慰着王洪英。她也配合着化疗与手术。

好在手术很成功,王洪英的身体也逐渐康复起来。

日子这样一天天地过着。转眼,立立已经长成了大姑娘,她爱说爱笑,爱跟妈妈开玩笑,王洪英走到哪里,就把女儿带到哪里,片刻不离。杨国军年迈的父母对立立疼爱有加,时常给她喂饭,带着她出去玩。一家人对这个收养的女孩,倾尽了全部的爱。

夫妻俩在市区东部买了楼房,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儿子乐乐也事业有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他对女方提的条件是:“我有一个生病的妹妹需要照顾。”几次相亲后,才找到了意中人。女方不要高昂的彩礼,还特别疼立立。

一切苦难,在全家的团圆和幸福面前,都烟消云散。

17年不离不弃,杨家几代人温暖着一个脆弱的生命,书写着人间大爱。这个家庭也赢得了尊重,2010年,杨国军夫妇获得第四届“沧州好人”光荣称号;2017年,杨国军夫妇获得沧县“首届道德模范”称号。2020年,他们荣获河北省“文明家庭”称号。

这爱,依然在延续。

2022-06-21 本报记者 杨静然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3052.html 1 爱的N次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