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收抢种,麦收时节,田里的活儿又急又累。可今年,海兴农民宋庆霞却没费啥心思,地里的粮食就颗粒归仓了。
“谢谢孙书记、志愿者们和白书记,要不真发愁俺家这80亩地的麦子咋收上来。”望着院子里已苫盖好的一袋袋小麦,她说不出的感激。
宋庆霞是海兴县高湾镇刘佃村村民,她口中的孙书记,是刘佃村党支部书记孙秀瑞,白书记,则是沧盐集团驻苗庄子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白景春。麦收来临,宋庆霞的爱人郝平治因为意外摔伤住院治疗,她还要忙着照顾孙子们,实在是顾不上收麦子。
刘佃村“两委”和沧盐集团驻苗庄子村工作队得知她家的情况后,立刻送去关心问候,还紧急组织志愿者帮着抢收抢种。炎炎烈日下,村“两委”、党群志愿服务队、驻村工作队往返于田间地头和麦场,等着收割机粮仓满了,就立马组织运输晾晒。一遍遍摊平麦子,一锨掀装到车上,再一袋袋装好储存……汗水浸湿了“志愿红”的马甲,但他们一刻也不敢耽搁,就这么抢着,把4万多公斤小麦妥善归仓。
“大伙儿还收着麦子,俺就给平治打电话了,告诉他不要担心家里,大伙儿收的,比俺自己还精心。现在棒子也种下了,下一季也不发愁了。”宋庆霞笑道。
这还只是刘佃村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集中开展“助农增产”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早在麦收开始前,按照高湾镇“三夏”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刘佃村“两委”就开始部署抢收抢种工作。采取“支部+党员志愿者”模式,村里成立了党群志愿服务队,组织了2台收割机、6台播种机“备战”地头。全面了解本村急需帮助的农户,重点关注在外务工无法返乡人员、鳏寡孤独等人群,谁家有难处,“志愿红”就往谁家跑,确保成熟一片、收割一片,做到颗粒归仓。
这段时间,每天早上5点,党群志愿服务队就开始了工作。协调收割机、联系播种机、晾晒防雨……直到晚上9点才结束。烈日炎炎,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每天顾不上好好吃一顿饭,却依然抵挡不住他们的干劲儿。
“现在都是机械化作业,收麦也很方便。但就是晒麦子,需要这倒一手,那翻一下,是个费工活儿。除了俺村的志愿者,还要感谢咱工作队的白书记他们,虽然他们驻扎邻村,但俺村有个大事小情,不用打招呼,人家就来了。一忙就是一天,都顾不上休息。”刘佃村党支部书记孙秀瑞笑道,“工作队不光给俺们争取了建设资金,还带来了好风气,现在大伙儿你帮俺、俺帮你,一个村亲得像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