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已到夏至,伏天即将来临。连日来,持续高温天气令人难耐。有人出门包裹严实,以防紫外线晒伤;有人整宿吹空调,以保证清凉入眠;有人冰箱里备满了冷饮,打算冰凉一夏;有人调整了健身方式;也有人心情突然烦躁……炎炎夏日,人们的生活也有了变化。那么,如何安然度夏?看看专家的建议。
运动篇 高温活动要有度
6月25日5时许,家住新华区锦绣观邸的市民陈红艳,来到盐百商厦门前的小广场,加入健身操队伍,开始了晨练。6时左右,锻炼结束,人们各自收拾东西回家。“我们之前都是五点半集合,现在天热了,提前了半小时,趁着不太热时锻炼。”陈红艳说。
不仅陈红艳,不少健身达人在夏日里都调整了运动时间和方式。有人取消了室外活动,有人新增了游泳等清凉运动……
“温度和湿度都特别高的时候,不建议在室外锻炼。否则身体不能有效降温,很容易中暑。恶心、头痛、肌肉抽筋等,都可能是中暑的警报信号,更严重的还会引发心梗。”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袁令晨说。
他介绍,由于天气炎热,运动时人体体表血管明显扩张,令心脏、大脑血液供应量相对不足;另外,剧烈运动后心脏负荷增加,需血量增多,供需失衡,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可以在清晨或傍晚进行一些动作柔和、缓慢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袁令晨说。
同时,运动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应适当饮用淡盐水、红豆绿豆糖水,或吃些西瓜等。运动后应控制冷食冷饮,如各种碳酸饮料、汽水、冷冻过的瓜果等,避免损伤脾胃、影响食欲,甚至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运动后不能立即用冷水洗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头痛等多种疾病。
饮食篇 合理饮食消暑气
韩雯雯打开冰箱,雪糕占满了一层冷冻室、各种汽水又占了一层冷藏室,有买的有自制的。“夏天,冷饮可不能少。”韩雯雯说。
像韩雯雯这样热衷冷饮的年轻人很多。出去撸串,啤酒也得是冰镇的才过瘾。
夏天养生,饮食方面也有讲究。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主任医师刘建介绍,不少年轻人喜欢凉菜、冷食、西瓜、冰镇啤酒等冷饮,这易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导致腹泻、腹痛。
另外,由于气温升高,食物中的各种细菌生长繁殖很快,常温放置的熟食容易被细菌污染,即使放在冰箱里,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
他介绍,夏日里,人的身体由于气血外张,脾胃机能相对减弱,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大鱼大肉或高汤大补。同时,还应适当进食具有清热、解暑、养阴功效的食物,以适应自然气候的变化。
夏季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刘建介绍,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也可能导致疾病。天再热,也要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食欲不好时可变换一下口味。同时,要注意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不要怕麻烦不喝水,少喝冰水。
夏天还可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骨头汤能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但要适量,否则伤胃。另外可多喝粥,夏季喝消暑保健粥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都是很好的夏季粥品。
居家篇 适当出汗别贪凉
这几天,市民徐肖铭家里的电费翻倍。在家时,空调几乎全天开着。昨天孩子因吹空调感冒,这才开始控制开空调的时长。
进入盛夏,不少人生活中离不开空调。有人把温度调得很低、吹的时间过长,一些空调病也找上门来。
刘建说,夏天属阳,阳气宜畅通,所以该出汗时要出汗,否则就会“伤心”。空调温度开得过低、一开一整夜,易使寒气入体。一味追求凉快、长时间吹空调和风扇,会使寒气凝滞在身体里,使身体的气血运行受阻,很容易出现感冒、头痛、鼻塞、面瘫等病症。
他介绍,夏季空调房里,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6℃到28℃,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8℃,房间也要经常通风换气。同时,千万不要在大汗时洗凉水澡。运动后、大汗淋漓时身体排放出大量的热量,全身的汗腺和毛细血管都处于张开状态。突然用凉水冲澡会使毛细血管紧急收缩,体内供血量迅速减少,造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神经紧张等。还易引起感冒、头晕、晕厥,有时还会引发颅内出血、心梗等。
出行篇 择时外出防中暑
6月25日13时许,市民马丽娜和朋友看完电影回家,从小区附近公交站牌走到家,十几分钟的路程,她差点热晕。
进入夏至,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到了。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损害健康。
高温天气时,每天的10时至11时、14时至16时为中暑发生高峰期,应尽量避免外出。 如在户外,要做好防晒,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可以佩戴宽帽檐的遮阳帽、太阳镜,用太阳伞,并涂抹防晒霜。
心理篇 缓和心态勿急躁
前几天,一小区业主群里,一位业主放在门口的酒不翼而飞,监控显示邻居曾在附近拿过东西,丢酒的业主就在群里大发雷霆,并把监控拍到的照片发到了群里,但其实邻居拿的是自己的东西。
于是,两人在群里喊话,言辞颇为激烈。在群主劝说下,两人才平静下来。后来发现酒是被业主的儿子放到地下室里了。事后这位业主在群里道歉,说近来火大,他也不想这么暴躁,但有时候控制不住,希望大家多担待。
进入夏季,不少人心情变得容易急躁,有人因为堵车路怒、有人因排队烦躁、有人甚至连吃什么晚饭都要神伤……
“气温超35°C、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等,人体就会处于易激惹状态。‘情绪中暑’发生的比例会明显上升。”心理咨询师季红说。比如因一句刺耳的话、一件不顺心的小事就无比气愤、行为不能自控。
因此,夏季不仅要防身体中暑,还要防“情绪中暑”。
季红介绍,这个时候,可以给其他人打电话,倾诉、表达一下情绪。或者做一些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年轻人可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把注意力从担心失败转移到积极行动上。
季红说,越是有压力,越不能烦躁不安乱了阵脚。不要把压力看得太重,不妨约上三五好友,通过购物让心情舒畅,一起运动流汗清爽一下,或者和朋友去K歌释放压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