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入军营,军魂铸铁骨”。对南皮县鲍官屯镇小张官村党支部书记马辉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人生写照。
今年41岁的马辉,退伍后通过自己的打拼,成为小有名气的企业老板,有着不菲的收入。然而一人富不是富,尤其每次回乡,家乡的一草一木、村容村貌对马辉都是深深的触动。
2021年,马辉毅然放弃优厚待遇,返乡服务家乡百姓。上任以来,始终以军人优良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整治人居环境、成立小张官村发展促进会……他敢想敢干,把小张官村各项事业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扛起这面大旗,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
这是一个有3000多人口的大村,是个村集体经济薄弱、靠天吃饭的农业村。多年村貌依旧,村容脏乱差未改;多年未发展一个新党员。村里迫切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改变局面。
老党员们想到了马辉,多次找到他,希望他扛起村里的大旗。2021年临近春节,镇上传来消息,如果再没有人担此重任,就外派人员。这个消息一下子触动了马辉——小张官村是自己的“家”,别人再懂,也不如自己懂它。
父亲说:“你当了这个官,小孩都可以站在大街上,指着你的鼻子骂!”面对家里人的反对,他曾有过一丝犹豫,最终还是选择了回村。
2021年初,马辉代理村党支部书记。疫情发生,他冲锋在前。为了守护好全村的第一道防线,马辉连续十多天值守在卡点一线。一站半天,常常是腿站麻了、手冻僵了、喉咙肿了、声音沙哑了,即便如此仍在不停地安排工作。他先后组建了“回乡大学生志愿者”和“巾帼志愿者”疫情防控小队,在小张官村织就了一张严密的防控网。3个月后,马辉当选小张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上任伊始,他承诺:“我一定要给老百姓带来干货!”
即便如此,村里还是有些流言蜚语:“他上来,就是想捞一把!”“他想出出名吧!”一时,负能量的声音压得马辉喘不过气。2021年5月,去医院检查,他得了焦虑症。仅靠药物治疗不行,必须自己过这个坎。深夜里,他暗下决心。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马辉谈当前形势及未来规划:“不管现在有人认可不认可,我扛起这面大旗,就会用实际行动证明!”
从那之后,马辉和村“两委”带着张官村,慢慢步入正轨。
“我当这个‘官’,是为村里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代理那段日子,马辉很少回家,几乎天天长在村里。他不仅抓疫情防控,还做了另一件事:挨家挨户拉家常。衣食住行、村里发展,无话不聊,老百姓越说越带劲,他心里也有了谱。
第一步人居环境整治。他亲自带领“两委”,做工作,清垃圾,沿街拆除旱厕、挪走柴火,消除安全隐患,整体规划,种花种草,提升村貌。
马辉的父母住在村里。有人猪圈被拆,连着好几天跑到他们家大哭大闹。父亲气得生病住了院,放下狠话:“你不能再干了。不辞职,咱就脱离父子关系!”
马辉也曾想过放弃,可如果在这卡住了,村里何谈未来规划?他一方面给村民做工作,另一方面,村里有正能量的人也站出来,帮马辉做家里人的工作。那段时间,他又黑又瘦,可在他的努力与坚持下,实施“四化四改”工程,基本改变了过去农户柴草乱放、粪土乱堆、污水乱倒、家禽乱跑、垃圾乱倒的“五乱”现象。
要致富,先修路。马辉多方联系,和县领导对话,跑来150盏路灯,安装上灯的小张官村亮堂堂;又跑来8000多米的水泥路,先修通村里通往小学的路。动工时,马辉的堂哥来阻拦,提出要额外赔偿。马辉得知,迅速从几十里外赶回村里,不留情面地对堂哥说:“集体赔钱不要想!我当官不是为了家族,是为了村里的老百姓!”随后个人掏出2000元作为补偿,使事件得到平息。村民也更加笃定有困难可以找村“两委”解决。
“为村庄发展,有力出力,有路子找路子” 人才短缺、人口空心化、老龄化已成为小张官村的主要难题。因此,马辉成立“小张官村发展促进会”,吸纳本村的有志青年和能人贤士,有力出力,有路子的找路子。
李亮是研究生,毕业后在市里经营一家公司。在马辉的大力号召下,李亮回村尽一份力,同时被吸收进村“两委”。在工作中,与马辉配合默契,出色完成了多项任务。
多年来,小张官村经济基础薄弱,仅靠务农,已不能满足村民生活需求。面对这种现象,马辉积极学习相关政策,根据上级关于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结合小张官村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增收的新路子。
在鲍官屯镇相关领导和单位的支持下,小张官村通过招商引资,成功与两家农业公司签约,把村里9000亩土地全部列入流转规划,实现了土地集约经营,并增加了村集体造血功能。
老党员们纷纷说:“马辉这孩子有头脑有劲头,有正气,能成事,是百姓之福,咱小张官发展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