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1日
第05版:05

于文举 为家乡开启绿色梦

本报记者 杨金丽

主人公心语:作为一名有着12年军旅生涯的老兵,面对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的短板,我选择勇敢面对,努力把自己变成一名合格的农村带头人。

站在黄骅市齐家务镇大科牛村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年届不惑的于文举说,他有两个梦——蓝色梦与绿色梦。21年前,他从家乡走向部队,成为一名优秀的海军战士,光荣地参加了神州四号、五号、六号神舟飞船发射任务,用12年青春岁月,在万里海域写下蓝色梦想。而今,他毅然辞去退伍后凭自身努力争取到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回归土地,与乡亲们一起开启绿色梦想。

告别蓝色海疆

开启绿色征程

2021年,大科牛村换届,时年40岁的于文举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就像20年前当兵入伍一样,他知道,自己即将开始一段富有挑战性的崭新人生。

于文举2001年至2013年在部队服役,荣获三等功1次、优秀士兵5次、团以上嘉奖3次,是一名优秀的海军战士。他参加过多次急难险重的任务,其中,神舟四号、五号、六号神舟飞船发射任务,尤为光荣。“最难忘的是发射神舟六号飞船。当我们顺利执行完发射监控任务返航时,需要穿越两个12级强台风。我们不畏艰险,在船长的指挥下,全体舰员齐心协力,经过3天3夜的生死航行,最终安全返航。”于文举说,部队锻炼12年,他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的万里海疆,自己的意志更加坚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更为浓厚。海上生活枯燥,他就买书、借书来读,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在日积月累中逐步提高。

2013年12月退役时,他选择了自主择业,应聘到河北伦特化工集团。退伍不褪色的优秀军人品质,让他从一名维修工,做到了集团高层。

2021年,于文举再做惊人之举:辞去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开始了一段关于“三农”的绿色征程。

党建引领村风

村容村貌提升

大科牛村是一个拥有2300多人的大村,村容村貌和20年前于文举离开时,没有太大变化。尤其是村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乡亲们最为头疼。上任之初,于文举决定,先修路,解决进村难这个困扰了村“两委”和乡亲们很多年的大问题。

积极协调土地、发改、交通等各部门,挨家挨户和乡亲们做工作……于文举最终申请到省资金200余万元,修了1200米的柏油路,彻底解决了大科牛村进村难的问题。

“虽然我是农民出身,可毕竟已经离开家乡20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不足,是我最大的短板。”于文举说。上任后,他几乎天天和乡亲们泡在一起,了解村情村风。在部队锻炼多年,于文举深知,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才会蹄疾步稳。他发挥党建引领工作,在拆违修路的过程中,大科牛村形成了村“两委”干部带头清、党员主动清、带动亲友邻居清、群众看后踊跃清的良好局面,不仅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村风也逐渐向好趋正。

2022年春,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于文举身先士卒,党支部成员亲临一线,组织起以党员为主的疫情防控突击队、以大学生为主的志愿者服务队,以及政策宣传队、清洁消杀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锻炼出一支关键时刻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一年多来,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人,爱心人士累计捐款10多万元,乡村文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发展农业产业

搞活乡村经济

于文举认为,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融合是出路。上任以来,他探索“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公司”的模式,推动土地经营向集中化、规模化、高效化发展。

2021年8月,了解到浅埋滴灌项目后,他感到这是个对村民、村集体双赢的好项目。他积极对接省供销社,探索合作模式。经过不懈努力,引进了浅埋滴灌项目。项目实施后,群众每年每亩可获得600元租金收入,项目年产值超280余万元,为村集体增收7万余元。

党支部书记还肩负着致富带头人的使命。2021年,于文举与朋友成立农业公司,依托中粮农业产业化暨“农事服务360+”农业联合生产模式,从事玉米、旱碱麦等农作物种植,省农科院、沧州市农科院做技术支持,农户受益有保障。该项目落地黄骅后,受到农民群体的广泛关注。于文举说:“这个项目有助于土地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效,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可以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站在大地上,他说,自己愿意和乡亲们一起,共同融入这场绿色的梦。

2022-07-01 本报记者 杨金丽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1574.html 1 于文举 为家乡开启绿色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