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玉洁
多关注巧引导
一对一沟通解心结
“马上就要放暑假了,假期孩子回到你们身边,记得把握分寸,别过分宠爱,以免开学前回到奶奶家,孩子心理落差过大,难以适应。如果暑假里孩子有什么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临近放暑假,班主任老师再次拨通了小源(化名)妈妈的电话,细心叮嘱道。
小源是沧州市凤凰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由于疫情原因,已经半年没有回来了。平日里,小源都是由奶奶照顾。
小源性格内向,课下很少和同学们交流。有时上着课,他还会钻到桌子下面,甚至溜着墙边偷偷跑出教室。
心理辅导老师得知小源的家庭情况和在校表现后,通过OH卡(一种心理辅导工具)对小源进行了心理疏导。老师让小源随机抽出两张卡片,一张上面是三个人的背影,小源说,那是爸爸妈妈和他,他想让爸爸妈妈回来陪自己玩儿;第二张是两人牵手跑步,小源说:“这是妈妈和我,我要快点儿跑,跑到妈妈的前面。”
“爸爸妈妈都是非常爱你的,虽然他们没有把爱说出口,但是每天都和你连视频,说明爸爸妈妈一直在惦记着你。当你想他们的时候,就大胆地说出‘我想你’,好不好?”听了老师的话,小源的眼圈红了,但是并没有马上回应。
“你想跑到妈妈前面,是因为你觉得自己是个小男子汉,你想要保护妈妈,对吗?”小源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长久以来压抑在心中的那份对妈妈的思念之情,化作颗颗晶莹的泪珠,沾湿了他的衣襟。
心理疏导过后,班主任又多次与小源父母进行沟通。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和家长三方积极配合,共同为打开孩子心结不懈努力着。
亲子沙盘游戏
让家变得更温馨
前几天,心理辅导老师高正玉在学校门口偶遇毕业生小航(化名)的父亲,闲聊中,小航爸爸又提起了那次令他难忘的亲子沙盘活动。
当时,高正玉不仅是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也是小航的班主任。小航是个活泼开朗、品学兼优的孩子,但是有一段时间,高正玉发现,上课时小航总是望着窗外走神,下课也不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显得忧心忡忡。高正玉找小航谈心,小航吐露了心中的秘密——父母总是争吵,他担心爸爸妈妈会分开。
原来,小航的父亲想要跳槽,但是资格证久考不下,心理压力很大。妈妈照顾一家老小,全力支持丈夫,这反而让小航父亲更加充满负罪感和深深的内疚。由于意见不统一,夫妻二人时常发生争执,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都非常紧张。
正值学校亲子沙盘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高正玉便邀请小航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参加亲子沙盘游戏《我心中的家》。三人不仅在沙盘上共同摆出了一个充满爱的温馨家园,而且在“情感升华”环节,父母手牵手回忆甜蜜往昔,深情倾吐心声,孩子在一旁见证这动人一幕,最后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失声痛哭,尽情宣泄久积于心的情感。
活动结束后,小航的父亲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家庭氛围愈加融洽。不久之后,高正玉惊喜地看到,活泼开朗的小航又回来了。
自2015年建校以来,凤凰城小学不仅建起了沙盘活动室,而且开发出《我们共同的家园》和《我心中的家》两节亲子沙盘主题课程,所有班级分批次参与,密切了各家庭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让家变得更温馨,父母和孩子更亲密。
多学科渗透
勤下功夫巧预防
在凤凰城小学,大部分心理辅导老师都是兼职,他们在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同时,更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助力学子扫除心理阴霾,健康成长。
心理辅导老师张慧明在她的美术课堂上,通过“用色彩画心情”活动,从孩子们的色彩搭配和所画内容,洞察背后的不良情绪,耐心疏导,将心理隐患及时消除。
面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稍不如意就动手打架的男孩儿,老师没有厉声斥责,而是把他拥入怀中,轻抚后背,在孩子耳边不断重复:“别生气,有老师在,有什么事跟老师说。”待孩子完全平静下来,再了解事情经过,心平气和地教孩子如何正常沟通。
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再遇到问题,男孩儿开始学着控制情绪,理智地去沟通和交流。曾经总是眉头紧皱的他,如今眉眼舒展,和同学们有说有笑,整个学期都没有再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