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6日
第06版:06

乡贤助力 小村焕新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这段时间,青县曹寺镇后洼村“两委”办公室格外热闹,不断有村民前来签署意向书,同意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统一管理。

“土地流转给村集体,不光村民们得实惠,还能壮大集体经济,给村里干更多事儿。”后洼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彦很是感慨。“多亏了进军叔帮忙协调,要不这次壮大集体经济的摸底工作哪能推进得这么顺利。”

王洪彦说,这些年,后洼村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落后村,变成备受瞩目的美丽乡村,离不开“进军叔”这样的乡贤支持。

王洪彦口中的“进军叔”,是后洼村村民王进军。别看他只有53岁,可在村中颇有威望。年轻时,王进军就离开后洼外出打拼,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家里条件好了,他没有忘记同乡人,有合适机会,就带着大伙儿一块儿干活儿,谁家需要帮忙,更少不了从中协调,是公认的“热心肠”。

彼时,王洪彦带着一腔热血回到后洼,想让村庄焕发新生机。可面对一穷二白的小村,他也没少嘬牙花子,光靠村“两委”的力量哪行呀?

为难之际,他想到了王进军,“进军叔是个热心肠,在俺后洼村,这样的热心能人也不少。”为此,后洼村建起了一支乡贤组织,联络村里在外的四五十位能人,共同为村庄发展献计出力。后洼村乡贤会成立后,大家一致推举王进军担任会长。

后洼村搞美丽乡村建设,王进军开车拉着王洪彦去天津拜访建筑商,并捐款6000元;村里建孝老食堂,王进军捐了2000元,还带动兄弟、儿子一起献爱心……在后洼村,只要是有募捐活动,王进军不光自己第一时间响应,还积极动员身边的亲朋好友。

道平了,灯亮了,建起青县红色教育基地……这些年,在后洼村“两委”和乡贤会的努力下,后洼年年有新变化。

作为长辈,王进军也没少给王洪彦传播正能量——“当干部,一定要一心一意为村里办事儿。看到你办的都是正能量的事儿,村民们的心就会慢慢打开……”

“和进军叔交流这么多年,俺的治村思路打开了,有他这样的乡贤支持,俺们给村里干事儿的底气更足了。”王洪彦说道。

这一次,后洼村决定流转全村土地壮大集体经济,王洪彦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找王进军商量。

“叔,县委组织部倡导咱村集体合作社流转土地搞规模化经营,有建行贷款,中化央企给提供农资和技术托管,你觉得咱能干不好吗?”说着,王洪彦还算了一笔账,“大伙儿把土地流转给集体后,每亩地可获得600元保底收入。按亩产小麦400公斤、玉米650公斤保守算来,刨去成本,每亩地最后能落下800元钱。四六分成,农户每亩地还能再拿320元,集体每亩地收入480元。这样一来,村集体每年可增收七八十万元。”

“大田规模化经营是趋势,更何况咱县里还有那么多支持的好举措。俺回不去,意向书你就代签吧。”王进军答得痛快。

“叔,可有些村民的土地已经包给人家种植户管了,1000多亩,面积可不小,要让人家流转给村集体,这事儿阻力不小。”王洪彦又道出了难点。

“你放心,我找户家说去,不管是啥心结,都说开,怎么着也得把这好事儿干成了。”王进军说道。

果不其然,在王进军的协调下,不到一天,这户种植户就签了流转土地意向书。陆陆续续地,来签署意向书的村民更多了。现在,后洼村90%的土地都有意向纳入村集体统一经营。

“村民们、乡贤会都这么支持村里工作,我们一定不负所望,以党支部引领集体经济合作社,想办法鼓起集体腰包。以后村里有了钱,我们要新建红白理事会,减轻村民们的经济负担,还要把更多老人纳入孝老食堂‘托管’范围。总之,就是要让咱后洼不光有高颜值,还有好内涵。”王洪彦意气风发。

2022-07-06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1908.html 1 乡贤助力 小村焕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