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马志辉 杨婧)记者从市残联获悉,上半年,我市残联系统以深入开展“两转两促三思考”活动为抓手,着眼解决残疾人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个性化需求,大力实施精准助残服务工程,为2万余名残疾人提供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就业培训、托养、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服务,有效提升了残疾人生活品质。
精准助残服务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沧州市2022年20项民生工程”之一。精准、优质、高效、高满意度是今年工作的核心要求。为尽快履行承诺、惠及百姓,市县残联系统二季度以来上下联动、奋起直追,通过“四抓”突破重围。在抓工程进度上,市残联建立了工作压茬推进机制,强化日调度、周核查、月通报,特别是5月底以来,市残联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不断加大督导通报力度,各项工作不因周末、节假日而间断,服务工程得到全面推进。在抓服务质量上,市残联先后5次分批分组对县级残联服务开展情况进行现场督导,特别是开展的“两保四督”督导活动,既保资金支出进度,又保服务工程质量,既督数据准不准、质量优不优,又督残疾人满意度高不高、资金绩效好不好,以督促改,随督随改。在抓资金拨付上,今年,我市共争取中央、省级资金2000万元,安排市级预算资金336万元,用于推进服务工程开展。截至6月底,我市中央和省级残疾人补助直达资金支出64.51%,进度位列全省第二。在抓残疾群众满意度上,每月抽取服务对象进行满意度测评,制作《沧州市精准助残服务工程信息公示牌》推广上墙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截至6月底,我市精准助残服务工程五项服务内容,已有三项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其中就业培训和托养服务进入全省前三,另外两项完成率也已超90%。
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残联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推动精准助残服务工程质量提升,打造全省就业托养和京津冀文化交流合作工作品牌,让广大残疾人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为加快沿海经济强市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