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4日
第01版:01

把“军营绿”作为为民服务的底色

——记退役军人、运河区世纪家园社区党委书记杨静

本报记者 闫晓楠

一走进杨静的办公室,迎面看到是一面写有“忠于职守,为民服务”八个大字的锦旗,这是世纪家园小区全体业主送给她的。生活和工作中的杨静,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退役军人,永葆敢于吃苦、勇于奋斗、无私奉献的军人精神,把“军营绿”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底色。

入伍之前,杨静面对家人的心疼和担忧曾说:“我不怕在部队辛苦,我认为人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吃的这些苦都会变成我的人生阅历,以后再做什么事都会变成甜的。”事实上,军营日复一日的训练比她想象中的还要苦,脚上磨起了泡,胶鞋也磨出了一个个大洞,但她都咬牙坚持下来了,还笑称要把胶鞋留做纪念。

退伍后,杨静身上这份压倒困难、舍我其谁的军人烙印,在以后的工作中依旧展现得淋漓尽致。2000年褪下军装的她,来到社区,开始了20多年的基层工作。在杨静的日历上从来没有工作日与休息日之分,多年来,她始终用爱心、耐心解民忧、纾民困,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红庙村附近物资公司的38户居民住在多年的平房里,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每逢雨季,屋内外都会汪洋一片,需要消防队员用皮划艇向外疏散被困群众,居民们怨声载道。每到这个时候,杨静就吃住在单位、工作在一线,雨中到现场指挥,安排人员埋地垄、接水泵,和居民一起“抗洪”。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她整整两个月没有回家,只为了能随时随地跟居民沟通交流,商讨可行方案,协调相关部门。终于,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物资公司宿舍片区成功修建了泵房、硬化了路面、铺好了管道,小路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2011年,杨静加入了沧州博爱人生爱心社,一做就是10余年。去福利院为老人和孩子理发、参加募捐义卖、照顾独居老人、介绍残疾人就业、开展便民服务、资助多名贫困学子等,到处都有她做公益的身影。为了让更多人伸出双手,让更多人得到帮助,她借助平台优势,建立了5支志愿者队伍,免费为辖区居民义诊、提供咨询服务、进行健康安全宣传,展现出一名党员和退伍女兵的责任与担当。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每每提到取得的成绩,杨静都谦虚地表示,这些并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得益于自己身后整个团队的支持和配合。今年疫情期间,杨静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辖区党员志愿者,一边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一边排查社区居民情况、配送物资、购买天然气、给隔离在家的居民做心理疏导等,每天都奔忙在世纪家园社区各楼栋之间,最多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我们社区工作者是一线,更是火线,群众需要我们,我们就要往前冲!”杨静雷厉风行、冲锋在前的干劲鼓舞着一众社区工作者,大家分工协作,整整一个月没有停歇一天。

“有事就找杨书记”,这是大伙儿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社区居民对杨静工作的肯定与信任。为了方便与居民的联系,她带头走访居民,将印有社区各服务项目及联系方式的卡片送到居民手中,通过这一张小小的卡片,架起了居民与社区的连心桥。在采访杨静的过程中,不时有小区居民打电话来咨询问题,她都事无巨细地一一解答,条理清晰地讲明解决方法。“工作干得好不好,生活幸福不幸福,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杨静说,诉求得不到解决谁都着急,只有耐心解释清楚了,才能让大家放心。

走过千家万户,心里才能有底气。从一名退役女兵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社区党委书记,杨静始终坚持“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做到“微笑、热心、耐心、诚心”,用心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用情当好老百姓的贴心人。

2022-07-14 ——记退役军人、运河区世纪家园社区党委书记杨静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3620.html 1 把“军营绿”作为为民服务的底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