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4日
第06版:06

“最美导游”是这样炼成的

本报记者 张智超

代凌波认为,导游不只是陪着游客游山玩水,还应是正能量和正确价值观的传递者。

献血、扶危救困……生活中的代凌波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21年间,代凌波整理记录的大量工作笔记,被同行视为“武林秘籍”。

饭桌上,游客突然提出想去附近的清西陵转转,本不在行程之内,但代凌波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像这样临时性的“挑战”,他几乎每次带团都会遇到,并且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讲解。这对知识储备要求极高,但代凌波从不惧怕挑战——从业21年,他早把全世界的风景都装进了脑袋。

这个7月,44岁的代凌波有一半时间是在各地景区度过的。

他是一名导游,也是沧州市旅游协会导游分会的副会长。

很多人觉得这份工作就是陪游客游山玩水,代凌波当初也是因为喜欢旅游才选择这个职业的。但事实上,这项工作与轻松惬意毫不相干。

通常,从外地回来,送走最后一位游客,代凌波回到家时已是半夜。可他不能休息,因为还要为接待下一个旅行团做准备。

这是代凌波从事导游工作的第21个年头。这些年,他获得过很多荣誉——“河北省最美导游”提名奖、沧州市第一位全国高级导游、沧州市“十佳导游”……

从“玩票”开始

代凌波年轻时就特别喜欢旅行,他笑称自己是最早的一批“背包客”。

1999年,化工专业毕业的代凌波,考入当时的沧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化验员。

“那时公司效益好,工资也高,每个月拿到手能有一千五六百元。”一有时间,他就背上背包,一个人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黄山、泰山、苏州、杭州……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喜欢旅行,不仅仅是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更喜欢学习的过程。目的地的历史、地理、人文都令他着迷。为此,他甚至专门去考了导游证。

后来,代凌波开始兼职做导游,他称之为“玩票”。

那时,导游一天能赚三五十元,而代凌波向单位请假则要扣100多元。朋友调侃他:“别人做兼职能挣钱,你赔钱!”

代凌波一笑而过——看过的景,走过的路,还有游客的笑容和信任……这些都是他做导游的收获,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在教训中成长

第一次的带团经历,代凌波一辈子也不会忘。

旅行团的目的地是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和海底世界。

代凌波提前3天就开始做准备——旅行团有多少人;人员构成怎么样;沿途会经过哪些景点,哪怕只是在车上匆匆看一眼,他也要做足功课;甚至连给游客庆生都考虑到了……为的就是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行体验。

可即便如此,还是出了状况。

路途中,代凌波把精力全放在了游客身上,疏忽了和司机的沟通,导致大巴车错过了目的地停车场的唯一入口,绕了一个多小时才转回来。

错过入口,代凌波心里“咯噔”一下。紧跟着,游客们也相继发现了问题,大巴车里渐渐躁动起来。

“头一次出门就走错路,给游客和旅行社造成了损失……”无数个念头从脑袋里闪过,他甚至认为自己的导游生涯会就此结束。

但他很快意识到,再多的自责也无济于事,自己能做的就是赶紧安抚好乘客情绪,并尽快找到一条最近的路。

好在,一系列及时并得当的补救措施,让代凌波得到了游客的谅解。这次经历也让他更加意识到,“细致用心”4个字对导游的重要性。

从那以后,代凌波的背包里永远装着两个笔记本。一个是才艺摘抄本,记着各种笑话、歌词……看到新鲜的就抄下来,以便在路途中给游客表演;另一个则是路线本,那时的民用导航远没有现在先进,去过的每一个景区,路该怎么走,途中有什么标志物,他都详细地记录下来。

21年间,像这样的笔记,代凌波记了10多本。其中那些路线本更是被同行和司机视为“武林秘籍”,常被借去学习。

很多人觉得导游是一项特别轻松的工作,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形容这项工作就是“上车数人头,下车买门票”。而代凌波从不这样认为,更不会这样去做。

他曾在一个星期里爬了3次泰山,不管多累,都要全程陪游客一起攀登,生怕游客需要帮助时,自己不在身边。

为家乡代言

2005年,当时的沧州市旅游局在全市导游中挑选了7名精兵强将,代表沧州参加河北省导游技能大赛,代凌波是其中之一。

大赛考核内容一共有3项,分别是导游词讲解、才艺表演和知识问答。

代凌波准备的讲解词是沧州清真北大寺,才艺则是快板书《武松打虎》。北大寺,代凌波去过很多次;《武松打虎》更是他的拿手绝活,给游客表演过无数次。

距离比赛越来越近了,所有参赛者都在刻苦练习,期望获得更好的成绩,可代凌波却在这个时候决定重新创作才艺节目。

“《武松打虎》虽然有名,但与沧州没有多大关系。既然是代表家乡参加比赛,与能不能获奖相比,让更多人了解我的家乡更重要。”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在距离比赛不到一个月的时候,与人合作创作了快板书《欢迎您到沧州来》。

比赛当天,来自全省不同城市的100多名导游同台竞技,前20名分别获评“河北省十佳导游员”和“河北省优秀导游员”,而代凌波最终得了第21名:“遗憾,但又不遗憾!遗憾的是和荣誉失之交臂,不遗憾的是在全省同行面前宣传了家乡。”

最近这两年,他又把视线放在了直播上。

“这些年几乎把国内的旅游城市跑遍了,却唯独没有好好讲讲沧州。”他化身网络主播,邀请本地专家、名人作客,先后做了40场《凌波游天下之河北沧州》,从沧州历史讲到沧州文化,再到沧州的发展……

通常一场直播下来,在线人数能达到五六万人,点赞数更是高达8万多。经过他的讲解,许多外地人对沧州的了解不再只是“林冲发配地”。

“这些年,沧州变化特别大,来沧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10年前,代凌波一年也就接一两个来沧的旅游团,现在则增加到了几十个,“赏运河风景,去吴桥看杂技,到黄骅捕鱼,游河间府衙、献县单桥……游览时长从最初的几个小时增加到三两天。”

职业的意义

代凌波很忙,每年平均有150多天带团外出,最多的一年他带了169个旅行团。朋友们羡慕他,“不是在景区,就是在去景区的路上”。

可这却不是代凌波最看重的。如今,他对职业的意义有了全新的看法:“导游不只是陪着游客游山玩水,而是应该在游玩的过程中传递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他会带着游客一起大声朗诵:“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在鸭绿江边,他会向游客讲述数字“197653”,那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人数。

……

工作中如此,生活中,代凌波同样希望自己能够为身边人带去正能量,献血、扶危救困,他是各种公益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这世上有很多美好的风景,但比风景更美的是人心。我很庆幸,能做一个带着风景感化人心的导游。”代凌波说。

2022-08-04 本报记者 张智超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5635.html 1 “最美导游”是这样炼成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