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按下“加速键”的大环境下,运河区委、区政府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重要指示精神,全面、积极配合推进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2018年,运河区在大运河“Ω”弯3.61公里河段实施环境卫生清理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河道清淤、堤岸加固、生态修复等工程,对原有河滩荒地、废弃建筑进行清理整顿,河滩荒地摇身变为运河公园,不仅满足了周边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更成为沧州人热衷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随着园博会花落沧州和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开启了新篇章。占地4000亩的园博园内,北山拔地而起,主园区、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中心和大化工业遗存提升改造3个板块均显现雏形。
运河区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无论是百狮园还是南川楼文化街区,抑或运河公园、园博园,项目建设前期都离不开土地征收。几年时间里,运河人一直在征拆一线刷新“运河速度”、打破“运河纪录”、创造“运河奇迹”。60天,园博园片区2个村庄征拆、4000余亩土地征收、8家企业搬迁顺利完成,为打造一届有影响力的“大运河上的园博会”提供有力保障;40天,南川楼片区征收告捷,为再现清风、朗吟、南川“三楼相映”古运河景观奠定坚实基础;26天,堤顶路贯通南运河示范段项目征收完成,为堤顶路全线贯通创造条件……仅2021年,运河区就开展土地征收6100亩,有力保障了园博园、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大运河回迁安置区、市第二水源厂等省市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如今的市区段大运河,景色壮美,繁华再现。时光的车轮,正载着运河人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产业项目建设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走进运河工业园区河北沃克曼数控机械有限公司内,公司自主研发的电梯专用智能成型生产线正在紧张生产中。
“这是一条电梯门板专用生产线,可实现自动上料、折弯成型、码垛,从原材料到成品,全流程生产用时只需2分20秒。按照这个效率,企业单日可生产电梯门板200件,相比正在使用的进口品牌单机,效率提升30%。”公司负责人介绍。
沃克曼公司的发展是运河工业园区近年来大力推进创新研发的一个剪影。10年间,运河工业园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起步到腾飞,紧紧围绕壮大激光产业“一条主线”,做实核心技术与自主产权“两个支撑”,积极打造激光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激光装备应用基地、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三个板块”,快速实现了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跨越。园区先后获评“北方光谷”和“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被列为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唯一具备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技术的园区。
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现代服务业是朝阳产业,也是运河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运河区着力繁荣商业经济,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沧州吾悦广场满铺运营,信誉楼朝阳路店主体完工,南部新商圈积势已成;华北商厦、信誉楼商厦等传统商贸实体企业打通网上电商渠道,线上销售额达到1亿元,明珠电商产业园日物流发件量突破15万件;新建改造生鲜超市8家,进一步丰富群众的“菜篮子”。着力发展金融产业,区政府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与中国银行战略合作深入洽谈;平安银行沧州分行正式营业,中银保险沧州中心支公司落地发展,隐眼科技公司在河北股权交易所挂牌,金融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年实现税收8.7亿元。
招商引资稳中蓄势,项目建设提档加速。运河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南资北移等重大机遇,强化招商统筹,开展政府专项招商,以商引商。其中招商团队先后赴上海、苏州等地招商引资,与新城控股、华润电投等12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企业对接智能缝纫绕线机器人、东博机电等在谈项目33个,正在进行实质性洽谈。同时,梳理项目立区理念,深入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89个,在建亿元以上项目64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22个,总投资155亿元。
城市更新刷新城市“颜值”
炎炎烈日下,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大王庄片区征收项目姚庄子市场顺利拆除。这是运河区城市更新项目快速推进的缩影。
作为沧州市主城区重要组成部分,运河区高标准推进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完善城市功能,以特有的“运河力度”打好打赢城市更新关键战役。先后启动了刘文庄、大王庄、晴川路、鲸川路、南川楼文化街区开口等20多个项目,全区600多名党员、干部、职工进驻项目征收改造一线,短时间、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任务,书写运河人的激情和智慧。
运河区坚持以“聚焦运河边、大路口、旧片区、主干道、‘断头路’、‘遗留户’”定位城市更新“拆、改、留”工作,全面摸清底数,统筹考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47个片区纳入城市更新,其中“运西”“城西”两个项目包完成招标签约,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浮阳大道统建4号楼、海河路提升改造、迎宾片区街角等区域,先期签订安置补偿协议并拆除完毕;十五中片区等群众关注的重点项目,先期启动征收程序;全长4.5千米,总投资1.7亿元的10条道路贯通工程全部建成通车。
城市更新,更是治理之变。运河区全区各级各部门持续开展常态化“晨扫描”活动,“扫”清问题、“扫”出成效,共发现整改问题2000余处。仅去年以来,拆除违建临建1225处,整治“住改商”1649处,完成公厕提升改造170个。
漫步运河区,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口袋公园”让市民出门见景,大型商业综合体落户家门口……一批批着眼城市更新的工程、项目犹如颗颗“种子”,萌发于运河区的发展热土。
夯实民生之基增进百姓福祉
群众所盼,民生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运河区围绕教育、养老、文旅等工作全面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紧扣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一大批发展成果惠及运河百姓。
“老有所养”是最大民生。2021年9月,依托沧州市中心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运营管理,福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试运营,在全省范围内首开三级医院进社区开展康养工作先河。自此起,社区里1600余名60岁以上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养康养服务,成为“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失能有保”的健康养老样板。近年来,运河深入实施居家养老工程,居家养老平台在网老人达到7056人,可提供8类50项服务项目;总投资9460万元、占地11.5亩的运河区医疗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稳步推进。
“十三五”以来,运河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中小学新风系统全覆盖,新建学校3所,改扩建小学、幼儿园18所,彻底消除起始年级“大班额”。2021年,重庆路小学、运河五幼、运河八幼投入使用,世纪家园、龙岸清华、学府小学正在跑办前期手续;安馨家园、亚龙湾配建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双减”政策落实落细,关停学科类培训机构120家,30所中小学全部开展课后延时服务。
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运河区着力推进百狮园、南川楼朗吟楼、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等系列彰显运河特色的文旅项目,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惊艳亮相;全区非遗项目达到44项,连续三年新增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总投资1亿元、占地15亩的运河区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取得土地使用证。上半年,全区组织各类文化惠民演出32场,发放文化惠民券1600张。
“城市环境越来越好,生活也更加舒心。生活在这样的城市,就是最大的幸福。”百姓的这番话,是对城市发展变化最好的注解。
非凡十年共筑梦,不忘初心好扬帆。运河区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奋进力量,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明显优化、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实现着向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美丽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