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新小区时,认识的第一个人是分管我们楼道卫生的保洁员。这位大姨特别热情,每逢见到业主都会主动问好,虽然我们并不熟,但大姨的笑容让我觉得倍感亲切。
有一次,我拿着一个空的洗衣液桶下楼,正巧碰到保洁员打扫卫生。大姨问我:“闺女,你这个桶是要扔掉吗?”得知我确实准备扔掉它,大姨又小心翼翼地问:“那给我行不行?”我说:“好啊!”大姨拿着桶,又露出那亲切的笑容。
住高层的居民很少攒废旧物品,多数直接扔进垃圾桶。而这位保洁员就不同了,她在工作之余还会捡一些空瓶、纸盒等卖些钱,增加部分收入。
从那天起,我和我们楼道的保洁员有了一个约定,凡是家里可回收的废旧物品,例如:报纸、书本、空瓶等,我都会放在自家电梯间,每天大姨来打扫卫生会主动清理走。这样,我既省了下楼扔垃圾的麻烦,又能够变相帮助保洁员,两全其美。
三年来,我每天都会把生活垃圾扔到楼下垃圾桶,把可回收垃圾分拣出来放好,等保洁员上门回收。
令我没想到的是,这样的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们。
一次,孩子买了一盒新玩具,他把玩具拿出来后,没有直接把纸质外包装盒扔进垃圾桶,而是主动放到了我家电梯间。孩子的一个小举动,让我感到十分惊喜。没想到我和保洁员的一个小约定,还能带来这样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一个约定,让孩子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还能主动地帮助别人,真是一件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