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1日
第05版:05

“金元四大家”之首刘完素(四)

陈秀春

刘完素庙会

无论是河间刘守村还是肃宁的师素村,现在均没有刘完素的后人,许多文章记载自刘完素去世后,在河间就没有后人。但近几年通过考证,学界发现了刘完素后人的踪迹。

明朝解缙在《文毅集》卷十三《刘君允中墓志铭》中提到江西名医刘允中继承刘完素的医学传统,说明刘完素的后人流落到江西吉水。吉水人、明朝胡广,在《皇明文衡》卷四十七《书刘氏族谱后》验证了刘完素后人刘日升在江西吉水行医的事迹。而刘日升就是刘允中的儿子。通过江西中医药发展史也可以看到,赣州中医学,就是刘允中等名医创建。

还有人认为明朝的太医刘纯也是刘完素的后人,但史料记载刘纯是江苏人。此说尚待考证。

刘完素辞世后,河间、保定、肃宁、文安等地相继修墓建庙,树碑铭文,以怀圣医。

现在河间府衙遗址建有“刘完素祠”,祠内图文显示最早提出建立刘完素庙的是家铉翁(约1213年-1297年),南宋末大臣,元初隐士,四川眉州人。《宋史》说,此人曾在河间教学,著有《则堂集》六卷,是最早上疏修建刘完素庙的人。

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刘完素为“惠济元医”“广济侯”。刑部侍郎、河间人樊深曾经修建刘完素庙,事见嘉靖《河间府志》。这是有记载的官方修建的刘完素庙,修建时间约在公元1400年。现存河北境内的刘完素庙主要有3处,分别在肃宁县师素村、河间县西九吉乡刘守村和保定市郊区。

一是师素村。据载,金承安五年(1200年),刘完素与世长辞,洋边村一带百姓得知噩耗,悲痛万分,纷纷要求建庙纪念。本村大户羡夏雷捐地一块,二亩有余,建起“刘守真祠”,以供人们祭祀,庙宇当年落成。以每年正月十五、三月十五定为庙会纪念日,并改村名为师素村,延续至今。清乾隆年间修撰的《肃宁县志》卷二记载:“刘守真庙,在县西南师素村。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创”。1993年该庙重修。

二是刘守村。刘完素墓所在处。刘完素祠遗址为北高南低坡形台地,台地南北长100米,东西宽60米,北侧高约4米,南侧稍高于地面不足1米。正北面有正殿三间,里面供奉“医神刘河间”,两旁对联“陈希夷授守真留下神医术,金章宗赐完素高尚先生称”。刘守庙至今还保留刘完素的坟墓,位于正殿西偏南,封土用砖包砌,直径5米、高5米,下部是磨砖六棱体,中部是圆柱体,顶部穹形体,墓前有“刘守真之墓”巨碑。1966年该墓地上部分被人拆去,地下部分至今犹存。据1954年前的一份实地考查显示,墓的左前方是“重修妙道明医刘守真祠碑”,碑文与县志所载大部分相同。

通过考察,以往在河间境内共有守真祠庙3处。一处与墓同址,在刘守村。一处见于志书记载:“瀛州书院,正德十六年(1521年)知府张羽改刘守真祠为书院,教诲生徒”。另一处见于清乾隆《河间县志》:“刘守真祠,在县城学东,祀金高尚先生刘完素。明成化、正德中累修,有碑。康熙十二年(1673年)县丞黄世灏、典史纪从政各捐俸重修。”

刘守村“刘爷庙”抗战期间曾被日本侵略者摧毁,解放后又重新整修。“刘完素祠遗址墓”,于1956年9月7日被公布为“河北省第一批文物古迹保护单位”,1982年7月23日,“刘完素墓”被重新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刘守村村民报请河间市批准,多方筹资复建刘完素庙。每年正月十五这里举行大型庙会,香火旺盛,人山人海。

三是在保定市。是3个庙宇中最大的。据康熙《保定府志》载:“刘河间庙,在府城东上闸,各州县俱有”。清末,慈禧太后仰慕其名,赐以匾额,直鲁豫巡阅使曹锟也曾派人维修,后人多来祭祀,久之成为庙会,延续至今。“文革”期间,庙宇遭毁严重,1984年在崔月犁等老一辈中医共同倡导和政府支持下,恢复守真庙宇,重修守真纪念馆,经历次重修,2006年12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命名的6个“全国中医药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四是其他地方也有刘完素的庙宇,如保定安新县北曲堤刘守真君观,原名刘守庙,始建于明朝,重建于1992年,改名为刘守真君观。还有保定定兴县南旺村的“刘爷庙”(俗称“老刘爷庙”),此处的庙一度被毁,近些年在村西北又重建。

沧县一村也有刘守真庙。据村民讲,当年刘完素曾在这一带行医,住在附近村,后来建有刘完素庙,山东等地病人慕名求医到此庙拜谒,路过此村歇息,形成驿站一样的设施。此后刘完素行医所住村的庙宇毁坏,村民把驿站改建成刘守真庙,每年三月十五有大庙会。

2022-08-11 陈秀春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6221.html 1 “金元四大家”之首刘完素(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