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林
《亲亲的山水》是我国资深党史学者谷安林的诗集之一,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文学创作并不是谷安林的本职专业,但透过他的这些诗篇,让人感到他文学功底深厚扎实,用语精当,手法巧妙,思路开阔,思想深刻。这部描写大自然景色的诗集,不仅能让人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更能悟出许多道理。
人们常说,有热爱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作。热爱的激情驱使着浓烈的创作欲望,就能写出美篇佳作。人当然应该敬畏自然、感恩自然、拥抱自然、呵护自然、吟诵赞美自然。大概这正是作者开启潮水般诗情的钥匙。长期生活于繁华的都市,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使人们的神经像上紧的发条一样,没有停歇的运转,疲劳之极,非常需要放松一下。一旦回到大自然母亲的怀抱,就像孩童一般,总想撒撒欢儿,让山风吹一吹,与花木亲一亲。
谷安林在《神农顶》中这样写到:“阳光下,就势打个滚,舒展腰身,但愿一睡永不醒;床高3000米,屋顶是苍穹。亮晶晶,草叶托起千载绿;暖融融,幽香溅起万古情;人与自然争斗久,此时方知草木亲。”“和风荡漾,一洗心胸,此去万里脚步轻。身随溪水流,眼际无纤尘。护青山,一枝一叶总关情;为人群,一草一木是我心。人与自然和谐美,此去长记草木亲。”这是多么放松的身姿与心情,又是多么深刻的感受与体会!在这部诗集里,作者无论是面对名山大川、险峰沟壑、瀑布流响、湖水洼淀,还是树木丛林、藤蔓荆条、奇花异草,都有着独到的发现与独具特色的描写。作者发自内心的面对青山而遣词择句,身临绿水而纵情赞美,瞭望春花而纪事,回望秋月而怀人,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深厚感情。他说:“不到神农架,不知道物种的丰富;不到神农架,不知道心灵的荒芜。”读这部诗集,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心灵深处对大自然本质的理解,也能让人提高审美情趣,激发生活热情,追求诗意生活。
这部诗集在表达作者钟情自然、讴歌自然情怀的同时,十分重视作品的灵魂与精神,让诗作的“神、气、骨、血、肉”更加充盈、更加丰富,既有深邃的意境,又有警人的哲思与启人的思考,从而把感人与育人有机统一起来。在对待人生上,作者借空中的云海,奉劝人们不要为那些无足轻重的事物所困扰。在《云海》中写到:“没有云海,也许目光可以放得更远。大山的壮美,岂在于雾的渲染?”“没有云海,也许心灵会有更多发现,但生命的光辉,岂能为华孚遮掩?”在对待工作与事业上,针对有人主张放慢脚步,好好领略沿途的风光,作者在《与纳西老人的对话 》中这样写到:“毕竟是战士的情怀,生命已交付理想,前人迅疾如闪电,后人奋进是火光。战士也有柔情,战士也恋芬芳,铺路忘却一己,前行无暇欣赏。”
“三观”决定着作品的境界。坚定的理想激荡着创作的活力。在作者的笔下,让歌颂自然景物的诗篇绽放出时代精神。作者参观石林,浮想联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手的厚重与作用,借《佛手》一诗寄托深情,“手的力量,艰难处摧枯拉朽;手的意愿,欢呼着拥戴领袖。民族之林,这只手呼唤团结;强国之举,这只手托起锦绣。”箭竹是名贵奇花,60年是一个生命周期,有一次生命轮回,一枯一荣。作者没有看到花开,并不遗憾,而是坚持用唯物辨证的思想来认识这种现象。《箭竹花开》写到:“迷信的人,视若不祥征兆,岁在甲子,惊恐如雷雨山崖。勇敢的人,发现箭竹的新生,嫩芽抽笋,复苏以往的风采。我说,箭竹之死如凤凰涅槃,信念的火焰,鼓舞继往开来。”对神农氏这位中华民族的先祖,作者十分敬仰而虔诚,在瞻仰了神农像后写下了《祭神农》,“仰神农风采,百草尝遍,写下人间正气歌;继英雄血脉,高天流云,攀登不止唱无我。”用神农氏造福百姓,泽被后人崇高精神,引导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不息,攀登不止。
《亲亲的山水》十分有魅力,这种魅力来自于它的情真意切,来自于它的质朴与深刻。阅读这样的作品会让人越品越有味道,越读越感深刻,让人神清气爽长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让我们静下心来多读些充满正能量的作品,使精神更振奋,思想更丰富,斗志更高昂,信心百倍地为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