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3日
第06版:06

刘宪堂: 如果年轻,还会上战场

齐斐斐 刘耐岗

今年92岁的老兵刘宪堂,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可以把一生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一一道来。他说:“如果再回到青年,我还想穿上军装,去保家卫国!”

刘宪堂是吴桥县桑园镇祁西村人。1948年入伍,初服役于华东野战军7纵20师某部,当年入党,参加了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战役,曾跟随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参加抗美援朝,荣立三等功一次、四等功三次。

在刘宪堂老人简陋的家中,老人打开一个红布包,里面的一枚枚奖章就是他战斗的足迹。战争的硝烟走过70多年,曾经的战斗岁月也随着老人的记忆在一点点消逝,但泛黄的证书,依然默默记录着当年的点点滴滴。

淮海战役中拼命往前冲

2022年1月9日,徐州,凤凰山麓,寒风呜咽。纪念淮海战役胜利72周年暨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仪式隆重举行。电视机前,刘宪堂老人身着军装,庄严肃立。纪念塔上,有他的战友,和他参加了这场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大决战。

“1948年大决战,有两个同乡和我一起参加了,一个叫庆奎,18岁,跟我一般大;一个叫祁震,才15岁。我们每天不分昼夜地行军,常困得一头扎在壕沟里,爬起来再继续跑。大家连着吃了三四天高粱面子,难受极了。那时候我是副班长,扛79式步枪,在徐州西南永城一带遇敌,和战友们拼了命地往前冲,冲破高地。正是凭着这种拼劲,打了66天,共产党歼灭了国民党军五个团。”

1949年,刘宪堂所在部队在南京西南芜湖出发,夜晚行军,于4月20日晚组织渡江。江面风大浪高,一声令下,渡江突击队升起桅杆,用铁锹划着船向长江南岸冲去。距离五六十米时,敌人才发现,密集的炮火不断落在船的周围。刘宪堂和战友们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手榴弹使劲扔,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向敌军。

上岸后,解放军乘胜追击,上午还背着背包,下午就轻装前进了,一天一夜急行军,在拂晓时分包围了国民党99军。下着雨,战士们勇猛杀敌,将敌军全部消灭。

渡江后战士们很疲惫,但一听打上海,精神又振作起来。上级要求不准使用重武器,不准毁坏建筑物,不得惊扰市民等。敌人挖下了很强的工事,战壕里最下一层是梅花桩,就是尖朝上的竹签。上面一层是树枝,枝桠里挂的是手榴弹,一触即发。刘宪堂和战友们灵活机动,穿过战壕,打进城去。

“那时候敌军居高临下,我们不好隐藏,但没有人退后,战友们攻下一座座楼房,夺取一条条街道,前后苦战十几个昼夜。

进入市区的第一晚,战士们都和衣睡在马路边上。第二天,围观的群众见战士们醒了,不断给战士们鼓掌、鞠躬,并喊着:“欢迎解放军,共产党万岁,解放军万岁!”的口号。

战士们也激动地跟着一起喊。那日,上海的天亮了。

随邱少云部入朝作战

解放上海的战役胜利结束后,刘宪堂随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奉命进军福建,解放了福州、厦门、泉州,连战告捷。匪首胡琏培训敌军,让化名唐宗的李森潜入大陆,其中一支200余人的匪特队伍冒充解放军在福建山沟活动,刘宪堂和战友们搜山追剿。他们爬山洞、钻密林、吃冷饭、啃干粮,夜以继日搜剿追击匪徒,不给匪特任何喘息机会,一举歼灭了他们,打碎了他们反攻大陆的阴谋,保卫了福建地区的安全。

1951年3月25日,刘宪堂随军入朝作战。他所在的25军74师221团,曾在中线与战斗英雄邱少云所在部队一同战斗。在战前动员大会上,志愿军战士们听着朝鲜老乡的血泪控诉,个个义愤填膺、怒火满腔。“我那时是班长,我们班都要求尽快上前线,豁出命为苦难的朝鲜人民报仇!”

守卫八里峰时,因为条件差运输困难,后勤给养跟不上,刘宪堂和战友们经常吃一口炒面就着一口雪。

危险无处不在。深挖角头沟,敌人一个炮弹打过来,落在头顶的山上,炮弹皮正砸到刘宪堂的后脊梁上,如果斜着插进来人就完了。还有一次坑道口塌方,人被埋进土里多半截,幸亏战友把他拽出来。对刘宪堂来说,这都不算什么,“战场不能当孬种,舍生忘死才叫共产党员!”老人说。

夏季反击战打响了,战士们趁夜强攻上山。邱少云的事迹激励着大家,刘宪堂当时任炮兵指挥,他组织炮兵精准地打击山上敌军的阵地、工事。山上顿时一片火海,满天都是各种颜色的信号弹炸响,战士们齐声喊着“杀啊!”冲上山。晚上10点左右占领了阵地,天亮后,他们又乘胜把敌军赶出20多里地。

朝鲜宣布停战后,刘宪堂和战友们继续坚守阵地,并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休整两年后,刘宪堂回到祖国,坐火车在管庄车站下车,回到家乡吴桥。

放弃深造回到家乡

退伍后,刘宪堂放弃了去苏联深造学习和去黄骅农场上班的机会,回到老家村里种地,后来任生产队长、民兵连长。

有时,他也会和身边的人讲起战场的往事。听着刘宪堂的战斗故事,大家都夸他“命大”。刘宪堂说:“老兵打仗有经验,比如炮弹从头顶飞过,带着长长的嘶鸣声,说明弹着点在远方,如果是‘扑扑啦啦’的声响,说明炮弹正向着自己附近飞来,赶紧躲避。还有敌人的飞机过来,扫射投弹,他在你左边飞过来,你就躲在左边的墙下边,让他打不到你。掌握炮火规律,了解地形,善用掩体,就会减少很多没必要的伤亡。”刘宪堂说。

老人直到现在,每逢重大节日,总会穿上军装。他说他从不后悔去参军,如果再年轻,他还会上战场。

2022-08-23 齐斐斐 刘耐岗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7244.html 1 刘宪堂: 如果年轻,还会上战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