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7日
第06版:06

种养结合 玩转生态“钱”景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彭锦帅 田俊荣

秸秆、粪便不再被随意丢弃,反而成了让人珍惜的“宝贝”?一边养鱼一边种菜的大棚,你见过吗?猪生活在蔬菜大棚,还没有异味?……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仅靠单一种植、养殖模式,已不能满足生态、高效发展的目标。如今,在我市,已有不少新农人率先走上了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之路。

他们有的将大田种植和肉牛养殖结合,节本增效;有的尝鲜“猪菜互补”“鱼菜共生”等创新模式,通过发展循环农业,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不断提高收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1+1>2

种养结合 “牛”劲十足

眼下,虽还未到秋收时节,但吴桥县奔腾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李刚已提前忙碌了起来。记者来到合作社时,他和工人们正忙着试用一台全自动打捆包膜机。

轰鸣间,铲车接连将黄贮投到进料口,经过传送、塑形,再一圈圈裹包,刚刚还松散的黄贮碎片,就成了一个个圆柱形“罐头”。

“这是俺们新买的机器。有了它,秋收的秸秆做了黄贮,咱的牛吃不完,还能裹包卖给养殖场。通过种养结合,不光合作社内部的农业循环了起来,还能为别人服务。现在一吨黄贮能卖到350元,收益空间不小。”李刚笑得憨厚。

他说,早在2013年,合作社就小规模发展起种养结合。随着自繁自养母牛数量的增多,他们不断上设备、扩规模,在种养结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最早也是从外面进料,后来养殖量上来了,饲料成本不断增加,土地流转费也不少,俺一盘算,还不如自己搞种植供料,既能减少投入,又能增加产出。”为此,合作社还相继购置了2台茎穗兼收机,“机器一趟跑下来,既能收玉米,也能就地将秸秆粉碎。玉米销售给粮商,秸秆由我们运回窖里,堆积发酵。”

地里没了扔头,养殖场还有了“口粮”。由于是自己生产,不用外购,不光养殖成本因此节省不少,还不用发愁“没粮吃”。“去年秋季雨水大,不少秸秆没收上来,有的养殖场找不到料,急得不行,成本也涨了不少。”由于有种植基地,李刚想尽办法收上了秸秆,他的牛一天也没饿着。

这还只是种养结合的多种循环形式之一。

近期,李刚还计划购入一台有机肥生产设备。原来,种养循环后,就连养殖的污粪都成了“宝”。以前,合作社的牛粪堆积后施还到果园里,不光果树长势旺盛,产出的果子也备受好评。今年,产了有机肥后,他计划施还到部分大田里,打出优质粮食,再用石磨加工后走向市场。

看到种养结合的循环增收优势,这两年,泊头市灌河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也走上了养殖路。走进合作社的肉牛养殖基地,膘肥体壮的牛群正悠闲地咀嚼草料。

“养殖基地是去年建成投产的,目前存栏量达100余头。”负责人董存才说,合作社自成立之初便致力于发展规模化种植,目前已流转了周边万亩土地。丰厚的粮食和秸秆资源,给了他们发展养殖业的底气。

“玉米秸秆含有蛋白质、粗纤维及一些微量元素,是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粮食生产不断发展,秸秆产量逐渐增加,但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原先,秸秆如何处理,一直是个难题。如果连年还田,不仅影响下茬小麦的出芽率,还易产生土传病害。留置在地里,还有火灾隐患。

都说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这些秸秆来说,同样如此。别看在地里遭人嫌弃,可到了养殖场,变身黄贮,就成了“香饽饽”。不光将肉牛养得肥肥的,养殖成本也降低不少。收获后,合作社的黄贮还面向周边养殖户销售,再次增加收益。

“养殖的粪便,能施还大田,又成了作物的养料。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有效实现了废物利用、节本增效,正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尝到了种养结合的甜头,合作社还计划扩大养殖规模。

立体种养 菜香鱼肥

一半是整齐排列的鱼池,另一半是无土栽培的蔬菜。菜池里绿油油一片生机盎然,水面上不时泛起鱼儿游动激起的波纹……走进献县柳新家庭农场,鱼菜共生的种养大棚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俺们正在探索的鱼菜共生种养模式。水里不光能养鱼,还能种菜。用泡沫等漂浮材料将蔬菜托起,它们的根穿过浮筏的孔向下延伸到水中吸收养分。”农场负责人马胜贤说,这种立体种养模式,不仅节约了人力和农资成本,还形成了“一水两用”的绿色农业。

原来,在传统水产养殖中,随着排泄物的积累,水体中的氨氮增加,会影响鱼儿健康成长。而采用鱼菜共生种养模式,借助特殊管道和水流设计,可将鱼粪和饵料残渣等分解转换为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植物根部,被植物充分吸收。同时,经过层层过滤,水质也得到了净化,又流回鱼池供鱼生长,做到了养殖水循环利用和有机排泄物循环利用。

“我们试种过芹菜、生菜、西红柿等。基本上咱土里长的蔬菜,都可以换成水培栽植。尤其是叶菜类,收获时留着根,长四五茬没问题。”

通过实际管理,马胜贤发现,除了夏季棚里高温会影响鱼儿和蔬菜的长势,其他时候还都不错。就算到了冬季,选择一些抗冻性强的蔬菜,种植也不受影响。

由于水体干净,也没有病虫害,所以种植时还不用上肥、用药。在鱼菜共生种养模式中,蔬菜和水产品的重金属残留都远低于传统种植、养殖,食品安全更加让人放心。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经营,柳新家庭农场已借助鱼菜共生种养模式产出无土蔬菜2500余公斤。目前,鱼池里有鲤鱼、鲫鱼、草鱼等淡水鱼百公斤左右。

这种新颖的种养模式吸引了不少游客来观光采摘。

“大棚里面养的是小鱼,长大后还可以放到外塘让大家垂钓。游客来了,既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也能体验到钓鱼的乐趣。”马胜贤说,以后他还要试种更多南方地区的蔬菜,为鱼菜共生种养模式增加更多新鲜感。

一棚两用 猪菜共生

在东光县找王镇大郝家寺村的大棚里,与蔬菜为伴的,则是一头头憨态可掬的小猪。这是农户任淑敏探索出来的猪菜共生种养循环模式。

走进大棚,并没有闻到刺鼻的猪粪味儿。左半边是干净整洁的猪舍,几十头猪悠闲地在各自区域内散步。

“俺在棚里建了发酵床来养猪,棚顶有喷水头,饲料也是自己配的。猪饲料、饮用水及发酵床上都喷有益生菌,所以不光猪的身体健康,产生的猪粪味道也小。自去年3月建棚以来,没有一头猪生病。”任淑敏还定时在棚里放音乐,猪会随着音乐散步,所以产出的肉质紧实,吃起来口感筋道,售价也比普通猪肉高。“去年,按照一公斤50元的价格,俺卖了30头猪,收入10多万元。”

除了养殖模式别具一格,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棚室右侧——菜畦里,各式蔬菜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这些都是用猪粪沤制的有机肥种出来的,怎么样,是不是看着更水灵?”任淑敏说,这是猪菜共生循环种养模式结出的果实。

“不光有机肥能回收利用,在猪菜共生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中,蔬菜可提供氧气供猪呼吸,猪呼出的二氧化碳又被蔬菜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猪产生的热量和发酵床产生的热量还能小范围提温,帮助蔬菜在适宜温度下生长。”

此外,由于有机肥栽种的蔬菜抗性强,在管理中,任淑敏也极少用药剂,产出品备受顾客青睐。

“俺都不用外出卖菜,都是附近村民自己来买,按市场价格出售。不好的菜叶俺会直接喂猪,村民拿走的都是最好的部分,到家不用择菜,怎么算都比市场上买的划算。”

“猪菜共生种养循环模式是对传统养猪模式的一次革命,也能帮蔬菜大棚和舍内养猪提高收益。这种新型种养模式更符合环保要求,是新农村的致富好路子。”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任淑敏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以后,俺还要在大棚前后种上野菜、中草药、果树,与养殖结合起来,创新更多绿色循环发展模式。”

2022-09-07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彭锦帅 田俊荣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8867.html 1 种养结合 玩转生态“钱”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