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祁凌霄)9月5日上午,本报曾报道的修建捷地减水坝的千字“请愿书”和乾隆时期漕运总督鄂宝手书大运河管理“章程”入驻大运河非遗展示中心,两件具有唯一性和文献性的珍贵资料,成为大运河非遗展示中心征集文物以来的重要收获。
在交接现场,记者看到,鄂宝手书的大运河管理“章程”系用精楷写成,精裱成轴式长卷,有六七米长,天头留出大面积的题写位置。“章程”规定了整个大运河段的管理规定、开闸闭闸时间、河道河段等详尽内容,整个沧州段大运河的情况,都记述在案,是目前所见乾隆时期管理大运河最为详尽的原始官方资料。“章程”保存完好,几乎没有残损,堪称国宝级文物。制作者鄂宝于乾隆四十一年十月(1776年)——乾隆四十八年二月任漕运总督,“章程”系当时漕运衙门管理大运河的具体规定。
大运河非遗展示中心负责征集文物的人员说,今年8月以来,征集到很多与大运河有关的文物,千字“请愿书”和“章程”,对于大运河文化而言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对促成两件文物征集的《沧州日报》有关人员和文化研究者孟建华等人表示感谢,也感谢曾精心保存这两件文物的原收藏者。孟建华说,此前曾见过乾隆过沧州时本地接驾的绘画长卷,是用绘图的方式对当时情形的写实性原始记录,极为宝贵,可惜后来画卷不知去向。对于有关沧州大运河的文物征集,以后当不遗余力,为建好大运河上的博物馆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