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很少会把“脑瘫”和“绘画”联系在一起,但在滕杨的人生里,这两个词是他最鲜明的注脚。
没有画笔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滕杨不敢去想。行动受限、交流困难,但好在有画笔和色彩来诉说自己。在他心里,疾病改变了一部分命运,但无法定义他的全部。
夜幕降临,清风市集如约开场。
在这个手艺人聚集的市集里,滕杨的画摊显得有些冷清。他的画既不像传拓、泥塑这些非遗项目吸引目光,更不如三四米外的现场DJ那样热烈奔放,但滕杨并不在意——能成为众多手艺人中的一员,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知晓自己的故事,他已经十分满足。
“画太阳,心里很平静。画大海,就很激动……”每当有人在画摊前停留,滕杨绝不会放过展示的机会,他脑海里的词汇一个一个往外蹦,成年人的沉稳与孩童的纯真在他身上并存。
在市集上,31岁的滕杨是一名渴望分享的画手;而在市集之外,他是患有脑瘫的送货郎。
通常,人们很少会把“脑瘫”和“绘画”联系在一起,但在滕杨的人生里,这两个词是他最鲜明的注脚。
生命的窗子
因为疾病的缘故,滕杨只能用左手握住画笔。转动手腕时,半边身子都跟着不由自主地动起来。常常一幅画还没画完,他的指甲缝里就浸满了颜料。
没有画笔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滕杨不敢去想。
从出生到现在,他从未体验过一天正常人的生活——出生时没有呼吸,医生竭力抢救虽然保住了命,可大脑长时间缺血、缺氧,最终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
从此,脑瘫患者的身份,在滕杨的生长轨迹中如影随形。他半边身子难以控制,右脚更是只有脚尖能够着地。不仅行动受限,正常交流也受到很大影响。因为这些,从小就有同学给他起绰号,直到现在,他也不愿把这些拿出来讲。
滕杨从小就渴望像正常孩子一样奔跑、大笑,但所有人都明白这是异想天开,当然也包括他自己。找不到更多的朋友,他就用画来倾诉。画笔成为他生命中的一扇窗,疏解着他的郁闷,也向外界展露着自己的内心。
小学四年级那年,滕杨接受了右脚手术。他在病床上躺了42天,下床时,右腿比左腿细了好几圈。早期的康复训练,从学习站立和走路开始。十几岁的他扶着父母的手,右脚摇摇晃晃地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康复训练结束以后,滕杨对绘画的兴趣更浓了。尽管在很多专业人士眼中,他的作品仍显稚嫩,但大家都明白,对他来说,重要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对自己的一种证明。
寻找着答案
疾病改变了滕杨的一部分命运,但无法定义全部,他没有自暴自弃。从铅笔到毛笔、油画笔,从简笔画到工笔画、抽象画,这些变化让他看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他相信:只要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
因为身体原因,滕杨19岁才初中毕业,并在那一年考入中专,读的是会计专业。他底子薄,所以学习更加刻苦,几乎每天都是最早到教室又是最后离开的学生。他渴望掌握一技之长,认为只要这样就能自食其力。
可对他来说,现实和理想之间却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中专毕业后,滕杨带着简历满心期待地去人才市场找工作。起初,他的目标是一份会计工作。可一连投了四五份简历,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因身体原因被拒。幸运的话,对方会问他一句:“有没有工作经验?”而他只能回答:“我会努力……”
不得已,他把目标一降再降,到最后,就成了有份工作就行。可即便这样,他也没能如愿。
滕杨失落极了,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更因为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而他的工作却始终没有着落。
每每受挫,滕杨就拿起画笔,让身心得到释放。他在一幅画作中写到:“喧闹任其喧闹,我自风情万种,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与目光……坚持自己的本心,活出真正的自己。”
画笔如同一把钥匙,疏解着滕杨的内心。
他决定先从简单的工作做起。
滕杨父母经营着一家五金店,他就充当起了店里的送货郎——既然别人不认可他的努力,他就自己奔出个样来!
人生的画纸
送货郎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滕杨擅长苦中作乐。
货运站门口有家小书店,滕杨是那里的常客。每次去,他都会跟书店老板聊上一会儿,问问有没有关于美术方面的新书。有就买下来,放到三轮车小筐里,没事儿就拿出来看一看。
滕杨说,搬运那些五金货物很费力,但只要看会儿书,就什么累都忘了。
就这样,滕杨一边送货一边学习。白天送货时,看到美景就拍下来,晚上回了家,便一头扎进自己的屋里,把美景画出来。
越努力越幸运,这话不假。
2014年的一天,滕杨像往常一样去送货,路过一家毛笔店时,他不由自主地停下车走了进去。正是那次不经意的停留,让他结识了沧州著名画家王君。
从那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滕杨都会到王君那里去求教。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他都录下来,回到家反复听,绘画水平精进不少。
2015年夏天,在沧州市残疾人书画展上,滕杨获得了三等奖。他开心极了,不仅仅是因为作品获奖,更多的是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再后来,滕杨加入了清风市集,最先难住他的是作品定价。他觉得自己的作品不值几个钱,于是画框多少钱买来的,画作就多少钱卖。市集上的手艺人们开玩笑说:“你这是买框送画。”滕杨听了也不恼,对他来说,能有一个展示的机会,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在市集手艺人的眼中,滕杨是温暖的小太阳。市集里女性多,比如搬桌子、运货物这些事情,虽然他行动也不方便,但只要他在,都不会让别人去搬。白天送货用的三轮车,在晚上也派上了用场。
在市集上,滕杨的小画摊虽然有些冷清,但每一位光顾的人都向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别人以为,像我这样的人,只能生活在这里。”滕杨把手比划在很低的位置,继续说,“越是这样,我越要走出来,让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