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1日
第06版:06

引种新品 趁“枣”尝鲜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秋风吹红了枣儿的脸蛋,各地枣林里,农户们忙碌而喜悦。

来到献县韩村镇南张白村,沧州元早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晨西正忙着给采摘鲜枣的游客称重。还未到9点,他已送走了几拨满载而归的游客,来不及喘口气,就又迎来了一批考察品种的客商。

“别看俺们这园子不大,但有30多种鲜枣,大伙儿都觉得特别新鲜。而且不少都是中早熟品种,别地儿的枣果还青着,咱这里就有熟的了。不光游客愿意提早来尝鲜,考察的客商也不少。”说起自家枣园,王晨西如数家珍。

听他这么一说,一行人提起了兴趣,好奇地走入园内,看一看他到底是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茂密绿叶间,颗颗饱满的枣儿坠弯了枝,看来又是个丰收的好年景。

走近一棵树,上面的枣儿比一般的稍长,下圆上尖,一头呈锥形。

“这是马牙枣,因形似马牙而得名。那边还有和它类似的月光枣,是在‘马牙’的基础上培育的精品。”王晨西说道。

再向旁看,另一树的枣儿通体泛着粉红色。

“这是胎里红,从开花到结果都有看头。它开紫花,结的也是紫色果实,等到枣子慢慢长大,颜色渐渐变成红色,最后变成艳红。”

四五厘米长,顶小底大,活脱脱缩小版的葫芦,这是葫芦枣;外形略扁,浑圆似蟠桃,是蟠枣;还有枝干弯曲,观赏用的盘龙枣、拐龙枣;口感酥脆、甜蜜多汁的伏脆蜜……真是琳琅满目,让人不由看花了眼。

“俺爸从年轻时就致力于推广新品种,建了这个园子。20多年间,不断引种、筛选新品种,这才让园子里的枣树队伍越来越壮大。”耳濡目染,王晨西10多岁时就会嫁接枣枝了。近几年,看着父亲年岁愈大,他主动接过了示范推广新品种的接力棒。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鲜食小枣的市场空白期,为此,他着力引进鲜食枣品,走起休闲采摘路。

作为一名“80后”,王晨西还紧跟时代步伐,玩转网络销售,借助微信朋友圈、快手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宣传自家的枣品、苗木。这不,每到丰收季,元早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枣园都人气旺盛。如今,依靠鲜枣采摘和苗木销售,公司每年可收入数十万元。

“红枣在咱沧州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但近些年,受气候和效益等影响,农户们却越来越不愿意种枣了,枣林面积也缩减了不少。俺希望,能通过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为大家提供致富的新思路。欢迎感兴趣的枣友来参观、交流,大家一块儿扬长避短,重新壮大咱红枣产业。”微风阵阵,枣树枝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王晨西的期冀。

2022-09-21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0116.html 1 引种新品 趁“枣”尝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