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齐斐斐)近日,由沧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会长李占武创作的戏曲剧本《城防图》《运河英豪》研讨会在沧举行。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及我市著名导演、编剧、地域文化研究者、沧州河北梆子剧团、京剧团、泊头河北梆子剧团等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交流和研讨了这两部主题剧本。
去年8月下旬,李占武根据自己创作的电影剧本《刘圣基护送城防图》,为市京剧团改编创作了京剧红色剧目《城防图》。内容讲述了1948年平津战役前夕,设在泊头大运河西岸的华北城市工作部部长刘仁,突然收到周恩来从西柏坡发来的加急电报,指令迅速获取天津城防工事图的故事。今年元旦过后,李占武再次受邀为沧州河北梆子剧团创作了反映沧州武术与杂技题材的河北梆子《运河英豪》。此剧以他2002年受邀为沧州市委宣传部策划的40集电视连续剧《命悬沧海》改编而成,讲述了清末民初沧州一个武术家庭和一个杂技家庭合租商船去高丽国演出的故事。
剧本研讨会气氛热烈,与会专家们围绕两部剧本的主题立意、人物塑造、情节铺垫、节奏发展、表现方式、结构主线以及提升空间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意见和建议。
我市著名导演张占军说,这两部作品都是紧密结合时代的作品,故事历史背景真实,立意高远,情节和现场设置符合情理,整体流畅。张占军说,舞台上的戏曲就是为了树立人物、制造经典、影响观众。现代戏剧创作要突出新意,突出主角,把情节精彩起来。张占军提出,戏剧要有更好的艺术性,塑造人物要更丰满,灵魂思想性的东西要有更细腻的体现,能够感染观众,引人入境。
我市武术文化研究者刘永福说,这两部剧本都融入了沧州的大运河文化,这充分体现了编剧对宣传大运河文化以及沧州武术文化、杂技文化的深刻认识。特别是《城防图》,还原历史,深刻体现了大运河边的红色文化,体现了沧州儿女机智勇敢的战斗精神。剧本情节成熟,可提升空间很大。在矛盾主线、悬念设置、突出主角等方面还有待打磨。
著名编剧商忠瑞详细地指出了剧本的一些细节问题。情感主线、框架调整、人物情感的细腻、内部矛盾的激烈化,情节应有张有驰、有进有出。好的作品都是“十年磨一剑”,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这两部作品更好更快地呈现给观众。
据介绍,这两部剧是李占武创作的“运河三部曲”中的两部。目前,另一剧本《运河白梨花》已完成舞台版剧本创作,进入到作曲和自排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