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广策买了一辆自行车,没有横梁的那种。
孟广策不能骗腿儿上车,他的腰脊直得像根棍儿,不能打弯;腿也抬不起来。他换过两个股骨头,髋关节严重变形,一些正常的动作也不能圆满完成,比如跑步、跳高、仰头望天、扭头望云、回头望鸟儿。就像鸟儿折了翅膀。
但,这并不影响孟广策飞翔。
孟广策的飞翔从早晨开始。他对自己说,笨鸟先飞,一定要比别人早到单位一小时。
他把自行车推到墙边,倚实,车把扭向外侧,左腿踏地,右腿从前面弯着向右慢慢抬起,皱着眉骑在了车座上,然后收起左腿,蹬车,离墙,响铃。车子驶出家门,驶上大街。这时,他的腋窝里有汗浸出来。不是热的,竟有些冰凉。
单位还没有人来。他慢慢将车子靠近车棚的柱子,左腿先着地,然后身子前倾,右腿慢慢朝里弯过来,探身取了车筐里的水杯,猫着腰,一瘸一拐地向楼道走去。
他开始爬楼。一步,两步,三步……快要踏上平台就要转弯的时候,水杯从他手里滑脱了,他一扭脸,腿没抬起来,被台阶绊了一下,倒了,腰没用上劲,失了重,从楼梯上滚落下来。腰疼腿疼不说了,就说脸吧,磕青了,磕破了,磕肿了。有血流出来了,脸上的,还是头上的,不知道。
他躺在楼道里,感觉世界变成了一艘船,身子漂浮在水里,柔软而有弹性。或许一个世纪,或许才只有几分钟。孟广策就上了这艘船,从船上又蹦到台阶上。又一步步扶着楼梯向上爬去。水杯瘪着,攥在他手里,水滴答着。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找到的水杯,又怎么把它攥到了手里。
孟广策坐在办公桌前,打开电脑,双击我的文档,双击工作文件夹。手指不断地在键盘上敲击,鼠标就像他的第六根手指,协调着键盘在网上掘出一条江河。一条无数数据、网路、信息、公式和站所组成的电力的江河。汹涌着、奔腾着、歌唱着,从电脑里冲出来,冲到办公室,冲到现实世界。
孟广策的疼痛被江河淹没了。
2
起初,孟广策的手指像他的腰一样僵硬。那时候,电脑还不普及,为了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做好继电保护专责工作,他拿出全部积蓄,购置了一台电脑,成为青县第一批自费买电脑的人。他开始练打字,练输入。可手指不听使唤,硬就罢了,还发抖,没准头。想敲A键,不是敲在Q键上,就是敲在S键上,要不就是敲在Z键上。手指围绕着那一块儿转,就是不往A键上去。他恨不得在手指贴一条双面胶,粘上手指和A键。他百遍千遍地练,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天,手指打出了血泡。双面胶没粘上,倒是粘上了创可贴。继续练,血泡变成了老茧,手指脱了几层皮。妻子看不下去了,忍着泪水,边按摩边说:“键盘都敲坏了6个,歇歇吧!”
孟广策从妻子的手里抽手,换上一个新键盘,噼里啪啦一通猛敲,然后兴奋地喊起来:“我一分钟能打60个字了!”
妻子也凑到电脑边看,看了一会儿说:“都有这么好的成绩了,赶快歇会儿,吃点东西吧!”
妻子就把他往饭桌前拽,拽不动,孟广策像长在了凳子上。她将他连同凳子一起搬到了饭桌前,然后在他的屁股下面,垫上了一方丝巾,慢慢挪。孟广策的屁股终于顺利地挪到了饭桌前的椅子上。
孟广策患的是强直性脊柱炎。那是1990年,他在浙江大学上学的时候。手术后,没有明显好转,只能休学了。他黯然回乡,泪水从美丽的校园流到了家乡的田野。
后来,父母听说天津刚从国外引进了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技术,迫不及待地带他来到天津,做了第二次手术,换了两个股骨头。这次手术的成功,给孟广策带来了新的希望和信心。尽管还是疼,无时无刻地疼,但毕竟能够拄着双拐走路了,毕竟能够拄着双拐回到校园复读了,毕竟能够拄着双拐完成学业了。
孟广策有了重新飞翔的梦想。
毕业了,天空为他打开,阳光宽容地照在孟广策身上。他试着甩开双拐,在铺满绿草和鲜花的土地上挺直腰板,张开双臂,像鸟儿一样,振翅飞翔,但摔倒了。又是疼,撕心裂肺的地疼,无孔不入地疼,深度广度地疼。他又坐了起来,又站了起来,田野的土粘在他的衣服上,绿草粘在他的身上,鲜花粘在他的身上,他没有理由不飞翔。
孟广策先是分到了石家庄,后来听说家乡青县急需电力人才,便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他经常回忆起他初来上班的情景。面容清瘦,一副眼镜架在脸上,挺拔的身材已经萎缩得不足一米六。他一瘸一拐地走在电力局的大院里,走进了人们带着疑问和怜惜的视线里。他默默地对自己和大家说:“我腿上有残疾,可心理没有。别人能做到的,我一样能做到,并且能做到最好!”
3
孟广策为“做到最好”努力着。
孟广策的第一个岗位,叫“继电保护专责”。那时,继电保护工作还不规范,各项制度和基础资料几乎空白,各级保护的配合上未理顺,因定值原因造成的误动、拒动、越级跳闸现象时有发生。怎样改变这一现状,他动起了脑筋。要把继电保护工作做好,就要重新计算定值,对线路的各级保护重新梳理,进行系统规范管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涉及全县的变电站和基层供电所。母线短路电流、主变阻抗、线路参路,所有数据都要人工收集,他要一个个地方跑,一个个地方查对。这对于身体病弱的他来说,极不容易。冬天冷风刺骨,夏天热汗流淌,他骑着自行车,一趟一趟跑基层。不说爬坡跃槛上楼下楼,就是上下自行车,对他来说也是一项考验。
他一瘸一拐,查清楚了所有线路参数,建起了全县第一个继电保护数据库,然后他又一个个计算定值。把全电网设备保护定值重新进行了计算整定,借春季预试的机会,全部重新进行了调整,并一举成功。
多少个日夜的攻坚克难,累了就在办公桌上趴一会儿,饿了就吃点方便面,腿坐麻了就扶着墙站一会儿。为了少上厕所他就尽量不喝水,他把那个上楼摔瘪了的水杯放在远离视线的地方。他以病弱之躯,创造性地完成了这项复杂艰巨的工作。从1996年至今,青县电网继电保护定值正确率100%,没有发生一起因定值问题造成的事故,创造了青县电网一项新纪录。
体会到耕耘快乐的孟广策,又从一个个攻关的镜头里,找到了人生的航向。
供电公司安装首套调度自动化系统。两个月的时间里,孟广策和同事一起,一边学习该系统的操作原理,一边录入电网系统数据。密如繁星的数字,就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了整个系统的波线,变成了网络的江河。
工作需要,他又肩负起电网运行管理专责。新的岗位,又遇到了攻坚难题。电网中35KV变电站和城区10KV线路实现多电源和手拉手供电,需要倒负荷时,只能采取先停电再送电的办法。孟广策的脑子又转悠开了。他再次大胆探索,周密计算,在保证设备安全的情况下,主持并组织实施了10KV线路首次合环试验,实现了不停电倒负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孟广策就是这样,用技术攻关,连缀起了一个个平凡的日子。用不寻常的翅膀,在事业的天空里飞翔。在电网的神经中枢,他一次次技术攻关,一次次大胆实践小心求证,他从技术能手成了技术专家。他也从调度班班长,成为调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坐镇供电公司调度指挥中心。这里作为青县电网运行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青县电网的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指挥工作。
千方百计保供电,是工作的重中之重。2010年5月,京沪高铁施工,青县境内220KV刘缺屯变电站全停。如果不积极采取措施,势必造成全县大面积停电。为解决这一迫切问题,他和同事们立即制订应急预案,想措施,拿对策,在他的严密工作下,施工期间没有出现一次拉路限电。
除夕夜,值完班,他下定决心赶回家与乡下的父母团聚。春晚过后,夜静更深,他骑车走向离城里9公里的孟家营。只有他一个人,面对四野,面对满天寒星。喧嚣没有了,热闹没有了,电路安全着,他享受着普通人的宁静。回想着幸福的童年和少年,大学的幸福时光,复盘一下谈恋爱的日子,回味父母亲和这片土地给他的期望和爱。想着想着,骑车的速度更慢了。他走到村头时,被一个黑影吓了一跳。
“你——你——你终于回来了,这么晚了,还回来?摔坏了怎么办?”黑影里传来妻子急切而嗔怪的话语。妻子每年除夕都要来村头等他,每年都等不到。但是她还是要等,就像每个风云突变、雷鸣电闪的夜晚,她知道拽不住孟广策的自行车,仍旧要拽一样。
孟广策就这样工作着,忙碌着,生活着。
但孟广策认为,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飞翔。
4
孟广策做了最好的“飞翔”。他是单位的“继电领域的数据库与活地图”“电网保护神”;是社会上的沧州市职工职业道德模范、河北省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2009年7月3日,孟广策作为“全国自强模范”,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受到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2022年3月3日,作为冬残奥会火炬手,孟广策在张家口怀来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参加完了火炬传递仪式,举着火炬走了90米。
记者们来了,报社的、电台电视台的、自媒体的、融媒体的……一篇篇报道先后发表出来,播放出来,在社会各界影响很大。但孟广策常说,他所做的,都是分内事,他是以身残之躯做了正常人应该做的也轻而易举能够做到的事情,他只不过比正常人付出的努力更大了一些,更艰难了一点。
他特别不希望记者来采访,他一点也不希望宣传自己。他说频繁的采访会耽误他繁忙的工作。他说他希望自己像那计算机的软件,默默在后台运行;他说他愿把每一个平安运行的心愿,化成每一个灯火辉煌的夜晚,他说他愿意用他的调度,默默地给千家万户送去光明与温暖。
好多人都有追星的习惯,孟广策是耀眼的星,自然会有人持续地追。但他们只是限于孟广策的电力工作本身,却忽略了他不为人知的一些事情。他多年来,一直捐助着云南屏边县偏远地区的杜海丽、吴婷婷两名学生。他是在网上看到杜海丽吴婷婷所在学校团委的求助认领的。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现在。孟广策的单位不知道,家里人也不知道,至今也不知道。当记者采访他,问起这件事情时,孟广策诧异地反问:“你怎么知道这件事情呢?”
记者说:“网上搜你的名字搜到的,学校网站发过捐助人员名单。”
孟广策说:“这事没人知道,甚至她们给我写信表示感谢我都不回,我怕她们有负担,分心,耽误她们的学习。我只是从她们班主任那里,知道两个女学生的年龄和我的女儿差不多,她们现在长大了,希望毕业后她们有个好工作!”
5
孟广策是拄着双拐上大学的。
孟广策开始是一瘸一拐走着上班的。后来单位迁了新楼,上班远了,他开始骑自行车,就是没有横梁的那一种。现在,孟广策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
他说,他还要学开汽车。现在他总觉得时间不够用,那么多的事情等他去做,而他却总是一个慢节奏。他要学开车,壮大自己的翅膀。说到这里孟广策难免有些小小的惆怅。因为驾校不收他这样的人。可是,从这惆怅里,我看到了孟广策的心灵世界,看到了现实世界一个翅膀长在心里的人的勤勉飞翔。
那不是一个残疾人,那是一个强大的人,他有一颗强大的心,他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他的飞翔,每天都从早晨开始,一直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