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9日
第05版:05

文旅融合 约会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初秋时节,大运河碧波荡漾,芦花飘扬。生态之美让游人流连忘返,与之共生的运河文化同样充满魅力。生态之美、运河文化、旅游带动共同铺陈开大运河的美丽画卷——

乡村渔歌

本报记者 刘 伟 摄影 刘绍行 孙希旺

运河故事

藏在身边的乡愁

“最近来南堤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了,他们亲身体验乡村生活,还拍了视频留念,说这里是网红打卡地。”临近国庆假期,沧县兴济镇南堤村党总支书记袁振强却忙了起来。

近年来,南堤村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而兴,通过盘活低洼地种植稻田,依托稻田蟹拓宽乡村游,走出一条“生态+旅游”乡村振兴发展新路。“我们的麦种抗盐碱,磨出的面粉都是老味道。”袁振强介绍说,“我们南堤村靠近沧浪渠和余庆屯干渠,水系好,有优势,目前稻田种植面积已达到3800亩,收秋的时候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农耕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让游客回味了乡情,体会了乡愁。在运河两岸,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这是昨天拍摄的,一位农民正在运河岸边放羊,岸边水草丰美,放牧者悠闲自得。”摄影师孙希旺行走运河,关注最多的就是运河人家的生活气息。他说:“这些烟火气的生活,代表着运河的民俗文化。”

在人们谈及运河文化时,往往注重大制作、大手笔,忽略了这些蕴藏在生活之中、最接地气的文化。而这些体现生活肌理的文化,同样具有吸引力,使人沉醉着迷。

“沿着运河行走已经成了我的习惯。这几年,我感觉运河沿岸,绿化变好了,多了很多林带,野生动物、鸟类有了栖身地,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行走运河,常能看到成群的野鸡,河里一群群的野鸭,各种水鸟多起来。狐狸、黄鼬、地狗、兔子等野生动物,也常能见到。河滩上,植被增多,有的地方,如南皮博古刘那一段运河,河堤上有大片的大蓟,自成景致,这是前几年没遇见的。”谈起运河,区域文化学者白世国建议:“不要忽略了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文旅项目

相约别样的风情

“在大运河沧州段行走拍摄,东光县大运河森林公园让我印象最深,花海绿树掩映,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近几年来,在孙希旺的镜头里,留住了大运河的生态之美。

大运河森林公园北起南霞口镇、南至连镇,占地10万亩,是东光县沿运河一线建设的生态文化景观带。从沧州段大运河北端到南端,像大运河森林公园这样的文旅项目随处可见。

青县司马庄打造大司马果蔬小镇。除了果蔬采摘,还可观看大型表演;博学湖可以捕鱼捉虾、戏水游玩,也可以徜徉栈道、休闲放松;菜博园中有各种蔬菜创意景观,可为孩子们提供研学体验。

沧县御碑苑则以大运河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水利科技等资源,对原景区进行全面系统提升。通过改造提升20余处景观节点,形成“一场、两闸、三廊、四碑”的总体布局,让运河文化“活起来”“靓起来”。

南皮县城南的双庙村村史馆,有半山亭、书屋、兵工厂生产的枪和炮、新式织机……徜徉在历史图片和珍贵文物中,深刻感受到张之洞为中华民族重工业、轻工业及近代军事作出的贡献。

登上吴桥杂技大世界江湖大剧院的观景平台,从高处俯瞰,古色古香的运河人家美食街与杂技奇观宫、魔术迷幻宫和江湖大剧院形成环形,契合了天方地圆、浑然一体的美好景象。

“沿运河一路走来,发现了很多文旅项目,每个文旅项目都有特色,体现了运河与文化相互融合碰撞,我的感觉是常走常新。”白世国利用闲暇时间,用脚步丈量运河,用心记录运河正在发生的那些事。

融合发展

赋能生态文化游

大运河上的生态文化游,集成了运河沿线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资源,游客可以走进乡村感受乡愁,也可以去特色文旅项目中寻找自我。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让古老的运河更具生机与活力,也为沧州大运河旅游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文旅融合,文化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文化是内在动力,旅游是消费体验。在之前国家出台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中提到,要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活化大运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扬大运河历史凝炼的文化。从这3个层次深入理解大运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突出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以此统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在文旅融合发展大背景下,要坚持保护传承利用,古为今用、强化传承,注重保持大运河外观、风貌的原真性和唯一性。从点上的融合开始,慢慢走向全域融合、全面融合、全新融合。”白世国建议通过生态优先、文化共生、旅游引领,切实还原大运河沧州段真实历史风貌,彰显大运河千年魅力。

对此,有关专家也提出,大运河在我市流经8个县(市、区),是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千百年运河水的滋养,在狮城大地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涵养着沧州人的精气神。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资源,我市在不断改善运河两岸生态环境的同时,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为加快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打造了一批运河特色小镇和乡村田园,让运河沿岸百姓过上美好生活,记住乡情乡愁。

2022-09-29 初秋时节,大运河碧波荡漾,芦花飘扬。生态之美让游人流连忘返,与之共生的运河文化同样充满魅力。生态之美、运河文化、旅游带动共同铺陈开大运河的美丽画卷——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0758.html 1 文旅融合 约会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