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祁凌霄)核雕是民间传统微雕刻工艺,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5岁的南皮核雕艺人吴学新结合时代趋势和大运河文化特点,在传统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镌刻在方寸之间,镌刻在心里,用系列作品表达了自己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据了解,吴学新2010年大学毕业,美术专业。毕业后,他没有忘记从小就喜爱的核雕手艺,一直潜心创作。至今已创作几百件作品。在他的作品里,除了传统题材之外,红色元素的融入,令人眼前一亮。去年是建党100周年,他突破以往的传统题材,雕刻了系列作品,华表、党徽、英雄人物、先锋代表被精心雕刻出来,生动传神,呼之欲出;今年,他又雕刻了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作品,闪闪的红星、长城、天安门城楼、和平鸽等饱含美好寓意的红色元素再次融入。同时,他又精心镌刻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的誓言,表达一个新时代文化工作者对党的崇敬。
吴学新是南皮县刘八里乡小吴家村人,大学毕业后为提高雕刻水平,曾到北方最大的核雕基地廊坊市永清县学习,在当地作坊里深入学习了两年。学成后他回到老家,所雕作品得到很多好评。慢慢的他成立起自己的工作室,带了徒弟,与诸多核雕爱好者一起交流并义务推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4日晚,在与记者交流时,吴学新说,除了红色题材的融入,目前的核雕多以传统元素为主,题材有一定局限性。他也在思考如何突破题材限制,使之更好地融入沧州大运河文化和地方文化中。听取了记者关于中国文化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曹丕南皮游宴、浮瓜沉李、城北射雉,张之洞推进中国近现代化可融入核雕、张之洞踏勘建慈恩学堂等都可入画、且极具文化意义的建议后,吴学新表示,马上着手搜集资料,努力把这些沧州文化上的亮点、重点纳入今年的核雕系列中,为地方文化和大运河文化建设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