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马扎”宣讲“声”入人心
“沧州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小区环境是考核的重要一项。创城为大家,创建靠大家。咱不能光靠别人督促,得多干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最近,谢子燕忙着向邻居们宣传创城的相关事宜。
今年62岁的谢子燕,家住南大街办事处志强路社区丰泽园小区,是一名老党员。她还有一个特殊身份——“红马扎”宣讲队宣讲员。只要有空,她就和宣讲队的其他成员穿梭于辖区各个小区内,向居民发放创城宣传资料,讲解日常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安全知识。
志强路社区“红马扎”宣讲队由辖区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退役老兵以及热心居民组成。一把小椅子、一顶红帽子、一条红袖标、一个小红本,是他们的“标配”。车辆乱停乱放,他们耐心劝阻;墙上乱贴小广告,他们集中清理;邻里有矛盾,他们充当“和事佬”;地面有杂物,他们成了环卫工……宣讲员们不计报酬为大家服务,根据社区的工作要求和居民的实际需要,制定宣讲“菜单”,通过谈心、拉家常的形式,拉近与居民的距离,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志强路社区党委书记王亚男介绍说,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过程中,“红马扎”宣讲队成了流动课堂。宣讲员们将身边的小事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和举措联系起来,带动周边居民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小积分“兑”出新风尚
积分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购物能积分,加油能积分,手机充值也能积分。在隆华社区,积分的标准却是为社区和居民做好事。
参加卫生整治、修电修路等义务劳动,一次记2分;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每条记2分;参与文体演出,一次记3分……隆华社区在辖区党员和“双报到”在职党员中实行“积分制”,根据党员的服务内容、时长、质量等进行积分,年终根据积分排名予以表彰。
隆华社区辖区共有25个小区,其中22个是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人员结构复杂、基础设施差,管理起来比较困难。社区党委书记徐利民告诉记者,她们社区共有5个党支部、248名党员,且多数小区的单元长、楼长是党员。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提升各个小区的环境?她们创新性地把积分制和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以积分制奖励为抓手,提高居民参与创城的积极性。
居民李宪友在市城管局上班,他一有空,就义务为社区的树木喷药、修剪;
熊珍珍是市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社区做核酸检测时,只要她歇班,每次都帮忙;
社区“大扫除”,哪回大伙儿都抢着报名;
……
小积分大爱心。如今,在隆华社区,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成为居民们的共识。志愿服务化为积分激励,激发了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微讲堂也有大能量
“咱得号召居民们不仅要保持好院里的卫生,楼道里也得干干净净的。上楼下楼时大伙儿看见小广告,随手把它撕下来……”近日,在建北街道办事处石化社区的白蜡树下,接地气的“微讲堂”开课了。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和单元长、楼长结合近期的创城工作各抒己见。
石化社区的这棵白蜡树已有近40年历史,它见证了社区的发展变迁。早在2019年,为凝聚党员干部的“精气神”,石化社区创新性地创建了“白蜡树下·微讲堂”,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效果明显,深受辖区党员群众的欢迎。
“以往开会,都是坐在室内。现如今,大伙儿凑在白蜡树下,一边聊天,一边商量社区的大事小情,氛围轻松,内容接地气,我们更能深入地领悟上级的政策精神。”一位居民代表介绍道。
文明无小事,创城靠大家。石化社区党委书记石慧说,将“微讲堂”搬到白蜡树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而提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真正让国家的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