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感觉压力山大或是焦虑不已时,千万不要紧张,也无需惊慌。下面两个方法能够帮助大家释放压力、舒缓心情……”
日前,沧州市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总队走进市第五中学,与百余名学子面对面,通过视频化教学和体验式团体辅导,为同学们减压赋能。
自2020年10月成立以来,这支由500余名卫生部门的心理治疗专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义务为全市有需求的组织和个人提供专业化、系统化心理辅导,帮助广大市民加强心理营养,纾解不良情绪,积极面对困难,感受生活的美好。
进社区 进学校 进乡村
志愿者送上心理关怀
前不久,沧州市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总队队长于丽丽,又接到了黄骅女孩儿小羽(化名)的电话。小羽向她汇报了近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于丽丽鼓励小羽再接再厉,好好照顾奶奶和大伯,有事随时与她联系。
于丽丽与17岁的小羽相识于一次进乡村志愿服务活动中。那一回,于丽丽和志愿者们来到小羽居住的乡村,入户走访,了解到小羽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妈妈离家出走,小羽和奶奶相依为命,还要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大伯。从此,志愿者们与小羽结成了帮扶对子,不仅关注她的心理健康,而且定期回访,帮助小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还为她联系技能培训机构,让她学习一技之长。
像小羽这样的受助者,还有很多。
走进乡村的志愿者们还关注留守儿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给予孩子们正向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和阳光的心态;关注进城务工人员,为他们纾解生活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关注妇女和老人,教他们科学养育孩子。
志愿者们为社区居民传播心理知识,提供咨询与辅导,为家庭教育出谋划策,帮助大家营造良好生活和家庭氛围。
两年间,沧州市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总队深入社区、学校和乡村,开展各类活动239场,3500余人因此受益。
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 家庭关系
逐一协调 化解“中年危机”
人到中年的老高,曾深陷痛苦之中。在单位,他是一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加班成了常态,有时还会熬夜至凌晨一两点钟。父母双双患病,需要人照料。女儿原本成绩优异、性格开朗,但是升入小学三年级后,突然变得敏感、多疑、不自信,而且不愿与人交流,闲暇时就宅在家里和小猫玩耍。妻子因老人和孩子的状况焦虑不堪,夫妻俩时常拌嘴争吵。
多重压力之下,老高患上了重度抑郁症,家庭氛围也变得更加沉闷压抑。
接到老高夫妻俩的求助后,队里的志愿者分头行动,一方面对老高的女儿进行心理疏导,找寻女孩儿改变背后的原因,帮助她敞开心扉、重树自信。另一方面,分别探寻夫妻二人的原生家庭模式,帮助两个人找到夫妻关系紧张的根源。随后,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找出沟通中的问题所在,促使两个人在之后的生活中有意识地去改变交流方式,消除对立与矛盾。
如今,老高的状态和整个家庭的氛围都有了很大改观。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家庭氛围变得和谐美好。
消恐慌 抚情绪 巧引导
公益热线 传递抗疫正能量
今年春季疫情期间,沧州市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总队面向社会,开通了疫情防控心理咨询热线。
一对外来务工的年轻夫妻,滞留在沧州无法归家,住在宾馆每天只能吃些简单的饭菜。妻子刚刚怀孕,担心胎儿营养不良,陷入极度焦虑与恐慌中,接连两次拨打热线电话求助。志愿者不仅细心地安抚她的情绪,而且咨询市妇幼保健院的专业人士,为这名准妈妈提供孕期指导,帮助她消除紧张和不必要的担心,维护身心健康直到解封。
一位“70后”女士,做了20多年商场销售员,始终独身一人,没有成家。居家期间,父母每日与她视频,诉说心中的担忧,女士也越想越觉得压抑、焦虑。听完这位女士的倾诉,志愿者在悉心安慰的同时,还答应做她的“红娘”,为她完成这件人生大事助一臂之力。听了志愿者的话,电话那头的女士终于放下心理包袱,开心地笑了。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志愿者刘立京在线上先后回复了7000多名网友的留言,帮助他们消除恐慌,安心居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和抗击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