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1日
第07版:07

“老年天团”玩儿转风筝

□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摄影报道

每天清晨,在狮城公园广场上,都能看到这样一个“老年天团”。

之所以称之为“老年天团”,并不是他们与娱乐圈的那些偶像团体有什么关系,而是因为他们年纪比较大、展示的舞台在半空中。

他们是一群喜欢放风筝的老人,63岁的宋恩芳、71岁的刘宝红、79岁的孙福亭、伊印昌以及84岁的刘增让是其中代表。

一年四季雷打不动

“老年天团”凑在一起已经有20来年了。

那时候,沧州市区远不像现在这样。体育馆、体育场等公共场所还没建成,市区能放风筝的场地很少。为了放风筝,他们骑着三轮车,围着市郊到处转。只要场地够大,也不在乎地面平不平整、是否身边尘土飞扬,只要不会影响到别人,一个个五颜六色的风筝就能飞上天。

他们放风筝也不挑季节。一年四季、365天,只要天气允许,一准儿凑到一起,雷打不动。

放风筝,天气很重要,尤其是风力,大了、小了都不行。为此,收看天气预报也就成了他们最重要的事。

这20来年里,每天的全国天气预报和沧州天气预报,他们都会看。要是哪天因为有事没看成,心里就没着没落的,必须打电话跟其他人确认才行。“好在,这些年智能手机普及了,轻轻一点,就能知道天气。不过就算这样,我们还是坚持每天收看天气预报,都习惯了。”宋恩芳说。

锻炼身体好方式

每天,他们几乎每个人都带着10来个风筝出门,从直径不足一米的普通风筝,到长度足有二三十米的蜈蚣风筝,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在很多人眼里,放风筝是一项娱乐,但在我们眼里,这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伊印昌说。

伊印昌这话不假。

采访这天,孙福亭放的就是一个巨型风筝。只见他手腕不断抖动,风筝渐飞渐远,不一会儿,就飞了一二百米高。孙福亭一边拽着盘线一边说:“放风筝光有力气可不够,还得讲究技巧。不然的话,拽着风筝跑个马拉松也飞不起来。”

别看“老年天团”成员们年纪大,身体却硬朗得很。老人们说,这都是放风筝带来的好处。

“放风筝是室外运动,晒着太阳、吹着风,还能活动筋骨,比闷在家里强多了。”说起放风筝的好处,刘增让打开了话匣子,“风筝上天之后,要根据风速变化不断调整风筝的姿态,既锻炼了颈椎,也锻炼了手脚的协调配合。”

收获友谊精神爽

刘宝红是“老年天团”中“资历”较浅的一个——他加入的时间比较短,但也有四五年了。

“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从狮城公园路过,看见天上飞着好多风筝,一下子童年记忆就被勾起来了。”刘宝红说,“放风筝除了能活动筋骨,还能愉悦心情。当看到自己的风筝飞到天上时,心里就会生出一种喜悦与满足感。好处不只这些,更重要的是在放风筝的过程中,还认识了一群趣味相投的好朋友。时间久了,抬头往天上瞅一眼风筝,就能知道今天谁来谁没来。”

“天气好,适合放风筝,我们来;天气不好,风筝放不起来,我们也来。哪怕是凑到一起,坐着聊聊天,心里也痛快!”宋恩芳说。

这些老人们既有退休干部、工人,也有农民、商贩,虽然年纪不同,职业各异,但细细的风筝线把他们牵到了一起,收获了好身体和真挚的友谊,就像孙福亭写的那样:“风筝飞起云上飘,仰观五彩人欢笑。锻炼身体精神爽,友情长存情义牢。百年盛世当代好,晚年幸福属今朝。”

2022-10-11 □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摄影报道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1334.html 1 “老年天团”玩儿转风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