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沧县捷地回族乡尹家桥村,“沧州厚古民俗博物馆”的名称几乎家喻户晓,二层小楼,大小屋子20多间,500多件“老物件”陈列其中……“馆主”尹清顺说,这些都是他的“宝贝”。
被大家称为“老尹”的尹清顺今年73岁,他从小就对带有传统文化气息的东西情有独钟。20多岁的时候,他看到很多古钱币被人收购,都是按斤称。于是,尹清顺开始搜罗古钱,一搜罗就是一编织袋子,回到家再分门别类,细致研究。
“我没想以后这些东西升值、赚个钱啥的,当时就是图个乐儿。”老尹说。
几年下来,从先秦到近代的各种古钱币,老尹收集了很多。
后来,古钱币已不能满足老尹收藏的“胃口”了,他在“淘宝”过程中还搜罗了一些瓷器、农耕用具、古书等老物件。
随着“宝贝”越攒越多,上世纪80年代,尹清顺将一处农家院改建成民俗博物馆,并把藏品分为明清瓷器、地契凭证、老窑、钱币、古书画等八个主题进行陈列。退休后,他又在老家村里建起了一幢二层楼,作为民俗博物馆,把淘来的纺车、碾子等大部分“宝贝”都收集到了里边,“厚古民俗博物馆”便有了雏形。
尹清顺现在的家在市区通翔园小区,到他的博物馆有近15公里路程。平时他也不坐车,天气好的时候就骑着电动自行车往返。他说,自己喜欢享受沿途风光,享受生活乐趣。“厚古民俗博物馆”吸引了很多收藏爱好者,当地中小学校也经常组织学生去参观。
尹清顺则当起了专职解说员,为来宾一一讲述着这些“宝贝”的故事。
“这些地契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这些是道光年间的,当时我在旧物市场两毛钱一张买来的。”
“这是明代时期的画案,我在隔壁村花了1100元搞来的。”
“这是老式织布机,古语说的‘男耕女织’中的女织,就是使用织布机。”
时间长了,尹清顺研究得多了,对古人的智慧赞不绝口:“比如这个清代大花缸,放在院子中,平时里面盛满水,种上荷花,用于观赏;一旦出现火灾,缸里的水就可以用来灭火,可以说是既美观又实用。”
为了“淘”这些老物件,老尹耗时耗力,自己的工资大部分都“砸”在这上面了。
“厚古民俗博物馆”生活展厅中有一张大床,分外引人注目。“这个叫拔步床,是传统家具中体型最大的床,明清时流行的民间家具。”老尹说,这张大床是他十几年前在河间一个做生意的老板那里“淘”来的,花了7000元。老尹说,因为体积大,零件多,运回来后,自己足足用了一天时间才把床攒好。
20多年前,尹清顺到石家庄出差,偶然发现了一件“宝贝”,对方要价3000元,老尹磨了半天嘴皮子,砍到2000元才成交。其实他当时就剩下了2000元。没钱回家了,只能找到一位石家庄的朋友,借了200元钱路费,才回到沧州家中。
那位朋友跟他开玩笑:“尹哥呀!你买点好吃好喝的不好吗?花这么多钱鼓捣这些玩意儿,值吗?”
“习惯改不了喽!”老尹憨憨一笑。
尹清顺说,他搞收藏的目的,就是想留住本地民俗文化,唤起人们的乡土记忆,让大家通过这些展品,了解过去,珍惜现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