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9日
第07版:07

吴长胜: 从肃宁走出的红军战士

本报记者 杨静然

吴长胜老年照

老红军战士到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后合影。右一为吴长胜。

“13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延安聆听过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教诲;他曾给‘独臂将军’余秋里当警卫员,是一位身经百战的战士,也是肃宁人的骄傲。”提起从肃宁走出去的英雄吴长胜,郭九州感慨万千。

72岁的郭九州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肃宁的历史文化研究,搜集整理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几年前,他到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采访,从老乡口中得知,当地有一位从肃宁走出去的老红军战士叫吴长胜。而在家乡,这位英雄却鲜为人知。

于是,郭九州开始查阅资料、走访亲属,让吴长胜的名字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年少从军 首长为其改名长胜

郭九州说,1925年4月,吴长胜出生在肃宁县曲吕村一个穷苦人家。为了孩子能长得结结实实,父亲为其取名为吴旦。吴旦非常懂事,很小就拎着篮子帮母亲割菜、拾柴火。

1936年冬的一个傍晚,天空飘着大雪,一个陌生人来到吴家借宿。吴长胜的父亲看他不像坏人,就让他留宿家中。第二天临行时,这人还给吴家留下了一些钱。从此,此人便经常夜宿吴家。年少的吴长胜认识并喜欢上了这位自称姓王的叔叔,还经常听他给乡亲们讲一些革命思想。也是在他的影响下,几个月后吴长胜正式参军入伍,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所属某连队当通讯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115师、120师和129师等,吴长胜成为赫赫有名的120师的一员,随部队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吴长胜的记忆力非常好,每当儿女们问他参加过的战斗,他都如数家珍,不仅哪年哪月甚至哪天他都记得清清楚楚。”郭九州说。

那是1938年2月的一天,吴长胜随部队向太原进发,路过同蒲铁路时突遭日军伏击,历经5次冲锋,才闯过了敌人的防线。第二天下午,又与敌军遭遇。前有阻截,后有追兵,营长命令吴长胜火速赶到团指挥所向首长报告敌情。冒着枪林弹雨,吴长胜两次往返传递信息。团长和政委看到这个战士稚气未脱却很勇敢,便问起了他的名字和年龄。听说他叫“吴旦”后,便说:“今后你就叫长胜吧,将来做一个常胜将军!”从此,他便更名为吴长胜。

骁勇善战 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吴长胜被调到8团团部警卫班,给大名鼎鼎的“独臂将军”余秋里当警卫员。之后,跟随部队开赴山西省宁武地区。部队在那里创建了以宁武为中心的管涔山革命根据地。

1943年5月,余秋里率部到达延安,与359旅一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和练兵运动。年末考核时,吴长胜因劳动和练兵都十分出色,被评为一级劳模和特等射手。1944年3月7日,吴长胜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后,国民党又发动了全面内战,开始对各解放区大举进攻。1946年1月至1948年9月,吴长胜随部参加了著名的集宁战役。

在攻打凉城的战斗中,吴长胜为了将团长的命令及时传达到基层部队,在炮火连天中奋勇前进,不幸被敌人的炮弹炸晕。他苏醒后,发现自己的左胳膊被炸伤,右腿也被子弹打穿,但他仍强忍着剧痛艰难爬到前沿阵地,传达完首长的命令,随即又昏了过去。

等吴长胜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身上缠满了绷带,已经躺在了山西省武寨师部后方医院。3个多月的治疗后,因伤情过重,不得不回到肃宁老家养伤,从此离开了部队。

郭九州说,吴长胜回乡时,肃宁县正在开展土改运动,他一边休养身体,一边力所能及地参加村里的活动。几个月后,又报名当了民兵,并被选为民兵副队长。

北上满洲里 一生念党恩

1950年,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朝鲜战争爆发。村里的年轻人踊跃报名参军,吴长胜多次向乡里提出请求重返前线,但因身体原因没被允许。

1953年,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国家进入到和平建设时期,大批复转军人响应祖国号召奔赴东北开发北大荒。此时,吴长胜再也坐不住了,他再次向乡政府提出申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53年3月,经县民政局介绍,吴长胜背起行囊,辗转来到了内蒙古满洲里,在当地铁路部门当了一名工人。

郭九州说,吴长胜在满洲里铁路车辆段工作了几十年,不但没人知道他曾经的战斗往事,也没人知道他是一位伤残军人——当年,他在战斗中负伤。直到1978年12月20日,满洲里铁路部门党委突然接到上级发来的一封加急电报,电报里要求吴长胜即刻赶赴哈尔滨,准备参加黑龙江省老红军赴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参观团,他的生平事迹才一点点被人们所知晓。

几年后,吴长胜到了退休年龄,组织上按红军时期离休待遇给他办理了手续。无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平凡的建设岗位,他把一生都无私地献给了党。

2009年7月19日,84岁的吴长胜离开人世,走完了他平凡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吴长胜儿时吃过苦,他感恩于党给他的一切。他一生都在践行着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与信仰,在国家需要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这就是一位红军战士的精神世界,也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郭九州说。

2022-11-09 本报记者 杨静然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3691.html 1 吴长胜: 从肃宁走出的红军战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