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邢程 王翠娥)今年71岁的冯红图是河间市西诗经村的村民,身体有残疾,只有小学文化,但他却在2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200多万字的手稿。他写的《双佩记》《寒楼梦》两部小说,由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
“八九岁的时候,我去河间城里逛庙会,在庙会上遇到一个老人,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我记得特别深刻,这个故事后来就成了我创作《寒楼梦》的素材。”冯红图说,从那时候起,一个朦胧的文学梦就在他心中萌芽。碰到村里老人们讲故事,他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回来后还要细细品味,深深印在脑海里。由于家境贫寒,冯红图小学毕业后,就开始了谋生之路。
16岁时,一场疾病让冯红图上肢落下了残疾。经过8年的治疗,病情才趋于稳定。虽然身体残疾,但冯红图不想一辈子依靠父母,决心自食其力。他先后做过木工、锔锅匠,但生活的艰辛和不如意,并没有磨灭他的文学梦想。
“1997年的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南开大学有一名大学生写了一部书。受此启发,我觉得这一辈子总得留下点儿什么。于是,我就决定拿起笔来开始创作。”冯红图说,刚开始写作时,家里非常困难,根本买不起稿纸,为了省钱,他去废品收购站,买了一些废纸,装订好当做稿纸用。有时为了构思,他会把自己关在屋里一待就是好几天。
“那时候,我就像着了魔。无论酷暑寒冬,不分白天黑夜地去写,最长的一次连续写了14个小时。”冯红图说,当时累得头也抬不起来了,大脑一片空白,只好躺下来休息一会儿。
冯红图这一写就是20多年,用坏了几十杆钢笔、10多个电脑手写板。
20年里,通过努力,他由一个不懂文学的“门外汉”成了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除了出版《双佩记》《寒楼梦》两部长篇小说外,还完成了15万字的《珍珠泪》、19万字的《窗帘梦》等文学作品手稿。目前,已经71岁的冯红图一边照顾90多岁的父亲,一边依旧笔耕不辍。
“我通过写作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了生活的意义。目前我正在写一部《玉金亭》,这部作品讲的是清朝末年一个家族从经商,到逐渐走向保卫国家、抵抗外来侵略的故事。我想通过这部作品向读者传达爱国主义精神,让人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冯红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