炖肉、煮粥、榨果汁时,经常能在表面看到一层泡沫。有人说这是营养精华,也有人认为它们是“脏东西”,需要撇掉。那么,这些泡沫是撇还是留?哪些该撇,哪些该留?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主任医师刘建介绍说,炖煮食物或冲泡茶叶、咖啡时,当液体中含有起泡和稳泡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就会产生小泡泡。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化合物,它是一种“两亲”分子,能和水、油融合。当液体被搅动之后,空气会进入液体,就形成了泡沫。
食物中产生的泡沫,大部分都是因为某种生物大分子具有“两亲”的特征,比如一些食物中特有的蛋白质、二氧化碳等。
刘建介绍说,食物产生的泡沫该去该留,需要分情况来定。
炖肉或涮火锅时产生的泡沫,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还有一些脂肪以及其他成分,初期时还含有肉中残留的血水(来自肉内的毛细血管),并伴随一些杂质,虽然不会危害健康,但可能带有腥味,卖相也不好,最好撇掉。炖煮或涮一会儿后再产生的白色泡沫,主要是肉中的蛋白质,可以保留。
煮虾时,汤水中的红色泡沫,主要是虾壳及虾头处的内脏血水和一些杂质,最好撇去不要,否则腥味会留在汤水中,影响虾肉的口感和味道。
打开含气饮料时产生的泡沫是二氧化碳。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胃黏膜,从而减少胃酸分泌,影响肠胃的正常消化功能,这种泡沫最好不要喝。
刘建提醒,有害的泡沫一定要撇掉,不要饮食。
有些泡沫则可以留下,如豆浆起沫,熬粥、煮面条时产生的泡沫。
豆浆中的沫主要成分是皂甙,研究发现,皂甙具有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胆固醇、抗微生物、抑制肿瘤、抗血栓、免疫调节、抗氧化等生物学作用。煮一些果蔬也有类似豆浆起沫的现象,比如大枣在煮的过程中易起泡,就是因为其中含有皂甙。
而熬粥、煮面条时产生的泡沫,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可放心食用。
还有一些泡沫,如榨果蔬汁时产生的泡沫,包含多种物质,但它们也都是果蔬汁中的营养成分,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这些无害泡沫,可根据个人口味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