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娜,河间市米各庄镇李赵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一位“80后”。
2021年3月上任以来,有人说她“傻”“一根筋”,因为她多次自掏腰包,解决村民难题;有人说她“疯”,因为她输着液也要把村里的工作安排妥当。可她却说:“人活一世,不就是要力所能及地为身边人做点什么嘛!”
她起早贪黑,舍小家为大家,用心用力用情守护着村庄里的每个人、每个角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近日,沧州市文明办发布月评“沧州好人”9月榜单,王君娜榜上有名。
六年为老人义务理发
今年40岁的王君娜,打过工,当过代课教师,也学过理发,结婚后还在北京开过驴肉火烧店。但这都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2005年,王君娜夫妻俩借了4万元,开始了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如今,已从最初两个人家庭式生产,发展成为小有规模的企业。
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君娜去村里超市买东西,听说村里没有理发店,剪个头发要去几公里外的村子,有时去了还要等很长时间。年轻人还好点,老人们理发就太费劲了。
王君娜一听,便笑着说:“我会理呀!”当天,她就在微信群中发布消息——每周六早上5:00至6:30,免费为老年人理发。第一次就来了10位老人,大家都满意而去。
一开始,老人们还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他们行动不便,夏天汗多,头发发黏,怕王君娜嫌弃。可王君娜不仅不嫌弃,还格外热情周到。有的老人出不了门,王君娜就会上门去理。除了每周六外,其他时间也有人去王君娜家找她。有时人多,王君娜要从早上5点忙到7点多。老人们理完发想给她钱,她总是摆手:“如果收钱,我就不做了!”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多年如一日地做好事。6年多来,村中所有老人都让王君娜理过发,有的还带来孙子孙女,让她顺手理一下。慢慢地,村里哪位老人什么时候该理发了,她的心里也都有了数。
用心用力让村庄变了样
什么是好人?“有善心,宽厚待人,有助于家庭和谐,也有助于社会和谐。”这是王君娜的定义。
2021年,王君娜成为李赵庄村的“当家人”,从此,她就把1000多位村民当成了家人。“上马即奔跑,上任就实干”。王君娜梳理村庄脉络,上任第一天就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由以前早晚各放水1小时延长到5小时。而延长放水产生的额外电费却由她一人承担了下来。
在王君娜的努力下,李赵庄村变样了,村里的泥巴路变成了平整砖路。她还治理了坑塘,安装了路灯,添置了垃圾桶,同时成立了米各庄“金穗米”志愿服务队,解决了村里一个又一个难题,一改李赵庄村往日脏、乱、差的环境。
李赵庄村地处米各庄镇东北边,位置偏僻,环境卫生较差。王君娜迎难而上,带头捐款10万余元,自费万余元购置景观石、自费为村委会购置电脑等办公用品,号召有爱心的村民捐赠办公桌椅。
每天清晨四五点,王君娜就开始在村里转,哪里需要整治,哪里需要清理,她就发动村“两委”、党员群众清扫垃圾,组织爱心人士加入米各庄“金穗米”志愿服务队。起初,参与人员很少,组队情况并不乐观。王君娜没有放弃,她说:“哪怕就我一个人,我也要坚持。”她拿着扫帚在街上打扫,日复一日,她身后跟随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慢慢改变看法,主动加入了志愿服务队。
每天天不亮,李赵庄村的大街小巷就热闹起来了。从两三个人发展为66人的服务队,穿梭忙碌地清扫着卫生死角。李赵庄村街道胡同干净整洁,大大提高了生活环境水平,受到了广大村民的赞许。
用情做事暖了众人心
一头短发、中等个头、有颜值又能干的王君娜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她在结婚前就当红娘,她说自己“说媒”上瘾,每每看到有情人牵手成功,她就感到由衷地高兴。
王君娜手机里保存着一段温馨的视频:齐会村的饭店里,一名女孩不好意思地扭过身去,然后又笑着捂着嘴转过身来,幸福又害羞地接过小伙子送过来的鲜花,他们订婚了。
这是王君娜促成的又一段美满姻缘。截至目前,她已促成10多对姻缘。四邻八村的许多年轻人都慕名而来,让她给说媒,她把这些人的照片存在手机里,以前还专门备了一个笔记本,现在更是把每个人的联系方式、家庭情况、择偶标准都熟稔于心。
遇到双方合适的,王君娜自己开上车带着年轻人去见面,搭油、搭电话费不说,有时候还搭饭钱。河间卧佛堂的一个小伙子去孙庄相亲,厂里本来要发货,她本想让小伙子自己去,可又不放心,左思右想,最终还是没说出口。电话响了,她放下手里的活,开车就走,没来得及跟丈夫打一声招呼。到了孙庄,两个年轻人很投缘,有说不完的话,她心里很着急,但又不愿打断他们,就一直等着。
俩年轻人谈成了,王君娜吃上一块儿喜糖、一把瓜子,心里就美滋滋的。“情感的温暖传递是相互的。”王君娜始终相信这一点。
去年夏天,几位老人将写有“时代楷模,当代雷锋”字样的锦旗送来村委会时,她十分感动;疫情期间,她夜以继日工作在一线,有时忘了吃饭,饿了就匆匆吃几口泡面,村民们对她十分关心和惦记。这些她都忘不了。
生活里,王君娜想做的事太多。“做有些事已成为一种习惯。咱没多大能耐,把村里的小事做好就行了。”王君娜继续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温暖并感染着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