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是我这些年来对自己读书最深切的体会。从古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如今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借助书,让我们看到脚下这片土地的深厚和广袤,也让我们能感知头上星空的浩渺与神秘。
生活中,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很多人说“快餐式”“鸡汤”阅读已逐步成为部分年轻人的选择。坦白说,我也是其中之一。最初,读书的目的比较功利,希望能从中学到一些什么并当成跳板,借此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更好地前进;但后来,真正沉下心阅读时,我才感受到,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正如《流动的盛宴》里写到:“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到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我清楚地感知到,这些文字带给我的触动,是那么地震撼又神秘。我的阅读生涯,包含了太多的喜乐悲欢,让我明白阅读的要义不在于储备了多少见闻,不在于以此炫耀,而是打通时间的长廊与“故人”开启心灵的对话。
所以,这几年来,书店就成了我散心的去处,与书中的人物“共鸣”,遇到喜欢的便买下来。久而久之,家中书架已成书山,所藏书籍名目众多,分门别类,洋洋大观。闲暇时,我会找本封面精美的书,每日仅看几页,日积月累,兴趣就有了。到现在,对我来说,读书已成为一种习惯,不找书来看也是不自在的。读好书可以让我的生命得以延长。
也因坚持长年读书,我进入辩论场荣获“最佳辩手”称号,进入创业界凭借一个创新项目捧过大学生“创青春”杯,进入文学界发表多篇作品……我不断地去实践自己的新想法,修炼自己的一技之长。我甚至可以在大城市闯荡累了之后,凭借阅读带给我的深厚知识基础,蜷缩在小城做些翻译的工作谋生。
当然,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面,读书这件事也不是没有争议。这些年,常有人在我面前提到“读书无用论”,他们认为读书没有太大意义,不读书一样能成功。
在这个严肃的问题面前,其实没有绝对的道理,没有哪位大师能洞穿世间的一切。但我还是很愿意将知乎上一段非常精辟的话分享出来:“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也就是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和你读过的书。
读书的意义和好处是看不见的,但它却是生活的加速器,永远能在不动声色之间成为我们精神或者物质上的财富。
所以,不要着急,不要刻意追逐“风潮”,不要把获得丰富的知识当成一种炫耀,不要让佛系成为自己不思进取的挡箭牌。平日得空不妨慢下来,读好书,把每一个字都当成一座建筑来对待。可以选择四大名著,或者《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经过时间考验的书籍来看。
此外,书只有看了、思考了、总结了,才真正属于自己。我的感悟就是不光要看,还要想,把看到的新知识跟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相嫁接,变成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才会更有用。总之,读到最后,读书一定要是件快乐的事,要带着兴趣、渴望去读。
让我们一起热爱读书,认真读、认真思考,我相信幸福正在前面等着你我。它定会日拱一卒,还我们以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