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6日
第07版:07

像吃“零食”一样 爱上运动

□ 本报记者 尹 超 摄 影 魏志广

运动有益健康,人人皆知,但很多人却难以跨出第一步。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22年全球身体活动状况报告》显示,有27.5%的成人运动量不达标。“没精力”“没时间”可能是大多数人的理由。

其实,动起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化整为零、选择喜欢的、结伴运动,不爱运动或者没有运动习惯的人,也可以激励自己动起来。

目标小一点

市民张红伟是从零碎运动开始,逐渐养成了每天坚持健身的习惯。

年近三十,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忙忙碌碌,张红伟身体开始吃不消。看着身边坚持健身的朋友一个个容光焕发,张红伟动过几次心,但都没付诸行动。上半年“网红”健身达人带来了跳操热,喜欢跟风的她,终于跟着动了起来。

“说实话,刚开始跟跳的时候,很受打击。跟跳一组就气喘吁吁。”张红伟说,当时跟跳了两天就不想跳了,看着广场上人们挥洒自如的运动身姿,觉得自己不适合运动。

她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经常健身的朋友,“朋友说,自己开始健身的时候也这样,那就能跟多长时间跟多长时间,先选择简单、幅度小的动作练习。哪能一口吃成胖子呀?得循序渐进,培养习惯。”

听了朋友的话后,张红伟觉得自己目标定得太大,要养成自觉锻炼、持之以恒的习惯,不能一开始用力过猛。

她调整了心态,从最简单的动作做起。没有专门的时间健身,就忙里偷闲。在朋友建议下,她购买了一些健身小器材,比如拉伸器,单位和家里都放着,可以随时拿起来用;下班早的话,晚饭后会叫上家人出门健走或者在家里跳操……就这样一点一滴、零零碎碎地坚持了7个多月。如今,她的运动生活已渐入佳境,跳操成为她健身的主要运动,每天不跳一跳就难受。

生活中,有不少开始尝试运动的人,或因目标过大,或选择了和体力不符合的运动强度而止步。对此,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运动医学足踝外科主治医师袁令晨说,新手运动不要用力过猛,从少量身体活动开始,逐渐增加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体力不太好的人不要轻易尝试高强度运动,否则会丧失信心和兴趣,导致无疾而终。

袁令晨介绍说,即便每天没有整段锻炼时间,分段的零星运动也能受益。哪怕只是2分钟的步行,也可提高心率、降低血糖血脂,改善健康状况。以步行代替驾车、饭后散步,办公时有空踮踮脚(提踵练习)、进行扩胸运动或开合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这种短时、高效的运动方式,可以被视为“坐久了起来站站”的强化版,能更加有效地帮助久坐人群改善身体状况。

兴趣很重要

刘娜在市区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从小她就喜欢玩水,小时候在电视里看到游泳的镜头,特别憧憬。大学时,体育课学的游泳,可惜那时候学校里的设施不完善,理论课倒是学得扎实,但并未下过几次水,还是旱鸭子一枚。老家在农村,也没有条件学游泳。

工作后,她闲暇时就扎在游泳馆。“自己喜欢,又是一项很棒的健身运动,得赶紧学会。”刘娜说。她在游泳方面没有天赋,但凭着一股热情和韧劲儿,一年后,她终于能在泳池里畅游了。

与刘娜一样,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坚持下来的人有很多。市民李辛喜欢骑行,已经坚持了3年多。每天清晨,运河堤顶路上都会出现他的身影,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篮球、羽毛球、健走、跳操、器械、舞蹈……不用纠结哪种运动“性价比”最高,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可以运动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最愿意接触的运动开始,慢慢练习并形成习惯,就是有益的。”一位资深健身教练说。

结伴动起来

零食,有人喜欢购买分享包,满满一大包,几个人分着吃,更有滋味。运动也一样。不少人觉得一个人运动有些孤单,也就很难坚持下来。

“改变这种情况很简单,可结合自身社交的特点,借助‘朋友圈 ’增加活动量。比如主动加入运动的圈子、和朋友结伴去健身房、选择互动式运动等。”坚持4年健走运动的吕淑说。

吕淑喜欢运动,跑步、打球、骑行都尝试过,但都没有坚持下来。“那会儿就是哪个运动项目有人陪着,就练哪个项目。没人喊着,热情慢慢就退了。”吕淑说。

4年前,她在公园看到健走的队伍,人多、精神头也足,觉得这项运动适合自己,“我其实喜欢人多,一起运动更有动力。”吕淑说。加入健走团队,她也收获了很多新朋友,有时候到时间没去,队友们催促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容不得她退缩。

结伴运动,也是不少人的选择。除此之外,不论是居家还是办公,建议每坐30分钟就起身活动一次。可以利用手机、电子手环等设置提示音,让“要运动了”的信号无处不在,这样就会更有动力动起来。

2022-12-06 □ 本报记者 尹 超 摄 影 魏志广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5305.html 1 像吃“零食”一样 爱上运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