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4日
第05版:05

用镜头 亲近那条河

□ 本报记者 赵宝梅

郑延涛镜头中的运河

用相机记录运河美景

因摄影爱上运河,又因运河而充实摄影。49岁的东光摄影人郑延涛,无数次行走运河、探访运河边的村镇,用镜头记录下京杭大运河东光段最美的风土人情和水工智慧。

结缘古老大运河

2020年,怀揣着美好的摄影梦,郑延涛加入了沧州市女摄影家协会,并跟随团队行走运河。一路上,她们拍摄两岸风景,走访村镇老人,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资料。

这一次次行走,让郑延涛彻底迷上了运河,并开启了她的运河探寻之旅。因为是东光人,她的拍摄和采风地也集中在了东光境内。谢家坝、水工智慧博物馆、桥闸、铁路给水点、老房子……只要是运河沿岸有特色的景观,无一例外都进入了她的镜头。

走访次数最多的要数连镇。连镇紧邻运河,流传着许多与运河相关的故事和传说。年近70岁的徐孟茹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喜欢收藏民俗物件,对附近十里八村的运河历史了如指掌。郑延涛每次去连镇,都要听老人讲讲村里新近发生的事,并跟着他沿运河走访,哪个村有什么传说,哪个村的老人、老房值得一看,他都能说上一二。“老人就是运河的活化石,跟着他捕捉到了很多难得的镜头。”郑延涛说,老人对运河的那份情感时常鼓舞着她。

几年前,郑延涛有幸为东光县政协《百年丰碑》中的抗美援朝老军人拍照,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始终感动着她。在走访运河的过程中,她寻访老军人、老书记、老退休工人等,聊聊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往,为他们免费拍照,送去关怀。

记录无限好风光

为了还原古人留下的水工智慧,郑延涛与东光文化学者匡淑梅合作,开启了她们对东光境内运河两岸桥、闸、坝及扬水站等建筑、遗址的拍摄和记录。

负责拍摄的郑延涛,经常“长枪短炮”行走在旷野,她的无人机也时常盘旋在运河岸边。很多时候,为拍摄一个场景,她会多次前往,远景、特写、俯拍,不同天气、多个角度,尽收囊中。

为了拍摄谢家坝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点,她隔三差五前去,每次去都能拍上几百张。清晨拍日出,黄昏拍日落,只要天气好,她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蓝天白云下的谢家坝,透着沧桑和古朴,和附近的水工智慧博物馆相得益彰。”郑延涛说,在她的电脑里,谢家坝的照片少说也有几千张,韵味不同,各有千秋。

郑延涛对东光县大运河文化带另一个重要节点——油坊口村也特别关注,古井民俗游园、荷花池休闲园、村史展览馆、演武场游园……这里建设武术文化小镇,郑延涛随时跟拍,记录下整个建设过程。

作为东光县于桥乡冯庄村第一驻村书记,郑延涛还经常组织村里的大学生一起行走运河,给他们普及运河文化,传授拍摄技巧,从另一个视角记录运河。

“你这天天走运河,不都一个样吗?”丈夫不解她的痴迷。她却说每天遇到的云不一样,人不一样,风景不一样,还有好多不可预知的事,每次都有新鲜感。

邂逅那些人和事

行走运河的这几年,郑延涛邂逅了很多人和事,感受到了两岸淳朴的风土人情,这成为她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一次在连镇附近的运河畔行走,郑延涛偶遇一位放羊人,放羊人对此段地形非常熟悉。他告诉郑延涛这方圆几十里哪儿有树林,哪儿发生过什么事,两人相谈甚欢,互加微信。郑延涛顺着放羊人的指引去了树林,拍到了难得一见的水鸟。还有一次去南霞口村,遇到一位养花人,郑延涛主动搭讪,两人聊得十分投机,并成为了微信好友。最后,养花人不仅让她进入花房拍摄,还答应在需要的时候借她船用;去谢家坝拍摄,她和看坝的老人聊着聊着就熟络起来,老人给他提供线索,告诉她曾经参与坝体维修的人都有谁,有什么故事,怎么联系……

为了那一腔运河情怀,郑延涛广交朋友,运河畔的钓鱼人、桥头的小商贩、运河边的遛鸟人,都进入了她的微信通讯录,他们不时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让她的拍摄更加丰富多彩。

这些不经意间建立的联系,像一笔巨大的财富,滋养着郑延涛的精神世界。“这些运河边上活跃着的人们,淳朴又热情,他们对运河的热爱发自内心,令人敬畏。”郑延涛说,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运河风土人情。

2023-01-04 □ 本报记者 赵宝梅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8197.html 1 用镜头 亲近那条河 /enpproperty-->